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直升机育儿,到今天的精细教育乃至割草机父母,北美的“鸡娃”教育一路高歌猛进。
家长们投入的金钱和时间成倍增加,孩子们的特长才艺学术日益精进,名牌精英大学的录取率却越来越低,整个社会深陷“鸡娃”内卷化的焦虑中。
那么,这些喝“鸡血”长大的孩子进入大学和职场后的表现怎样呢?专家和媒体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娇惯”的一代,是长不大的彼得·潘(Peter Pan)。
这些年轻人有着完美的履历,优异的学术成绩,光彩夺目的课外活动,但是,他们的心理年龄却停滞不前,对生活的适应和承受能力极差,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和指引,他们常常不知所措,甚至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
可是毫不夸张地说,北美“鸡娃”教育养出了一代“妈宝男和娇娇女”。
心理学家 Jeffrey Arnett 早就在2000 年就已经指出,18岁或者21岁不再是美国成年人的起始点,美国孩子的青春期延长了,从18岁到大约30岁才是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期。
米德兰大学(Midland University)前校长,美国现任参议员Ben Sasse直指”鸡娃”教育是罪魁祸首,他在2017年《消失的美国成年人》一书中指出: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成年危机,太多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怎么成为一个成年人。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没有教导他们怎样成人,我们的国家需要重建自力更生的文化。
史上最娇惯的一代
按照北美文化传统,孩子18岁开始走上独立的旅程,他们会离开家独自居住,自己贷款支付大学费用,并且打工养活自己。
但是,北美年轻人的这一经典形象,已经被“妈宝男和娇娇女”们彻底颠覆。
如今的北美大学校园里生活着很多生活难以自理的“巨婴”,他们不知道如何交朋友和选择俱乐部,他们为洗衣服和家庭作业而烦恼,室友争吵或者公寓里发现一只老鼠,他们会报警或者致电父母求救。
弗罗斯特堡州立大学校长Jonathan Gibralter在媒体上声称,有家长曾经致电他,要求帮助解决孩子跟室友吵架的问题。他深感无奈地说:“我们这里是大学,不是幼儿园。”
Julie Lythcott-Haims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主任时发现,这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却没有学会大学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成人生活技能。
她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写道:这些年轻人习惯于在父母的建议或帮助下生活,他们依靠父母来安排与室友一起玩乐的时间,他们需要父母帮助找到实习工作,有人因为不喜欢室友或者食堂带酱的食物要回家,有人因为考试成绩得了B就觉得是世界末日。
他们不仅是在生活上离不开父母的“妈宝男和娇娇女”,他们的心灵也是既敏感又脆弱,任何让他们不舒服的言语和思想,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危险和伤害。
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一名学生建议将《伟大的盖茨比》标记为“可能令人沮丧”,原因是书中有血腥和暴力场景。
法学院刑法教授讲解强奸法时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关于性犯罪的课程材料会引发不安情绪,甚至唤起某些同学的童年创伤,由此会遭到学生的投诉和抗议。
大学生在历史上曾经是言论自由的拥护者和推动者,大学也一直是推崇种族、文化、思想多样性的圣地,随着“妈宝男和娇娇女”的增多,大学的思想开放和言论自由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这一代“妈宝男和娇娇女”们还是“啃老”一族,尽管美国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经济扩张和创纪录的低失业率,他们仍然继续享受着父母的经济支持。
2019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8至34岁的年轻人中,60%的人接受父母的经济帮助。
根据房地产追踪公司Trulia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2015年,将近40%的年轻美国人与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这是自1940年以来最大的百分比。
作为史上最娇惯的一代,他们还饱受心理困扰,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大幅激增。
美国大学健康协会2017年调查,有21.6%的大学生接受焦虑症或者是抑郁症的治疗,这个数字比2008年高10.4%。
而2018年进行的年度调查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表示感到“不知所措”,而51%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表示“事情没有希望”。
将宠爱进行到底
这些心灵脆弱的年轻人,既不能独立应对学习和生活,更无法面对挫折和挑战,家长们不敢放手,只能呵护和保护他们。
2019年《纽约时报》对18至28岁年轻人的父母调查发现,美国家长对成年子女生活和工作的照顾和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提醒成年子女学习上的各种期限 76%
为他们预约医生 74%
向他们提供人际关系和感情生活的建议 42%
帮助他们准备大学里的考试 22%
帮助编写工作或实习申请 16%
确认孩子是否准时上课或考试 15%
告诉他们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14%
通过网络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或实习 14%
帮助撰写论文或学校作业 11%
就孩子的工作问题,与孩子的雇主联系 11%
和教授或大学管理者讨论孩子在大学的表现或成绩 8%
昂贵的“鸡娃”教育不仅耗尽了父母的金钱和时间,也严重影响了他们未来的退休生活。
bankrate.com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至少有50%的父母表示,他们已经削减了退休储蓄,以帮助成年子女。
由于没有足够的退休基金,很多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人仍然在工作,根据美国《劳工报告》,尽管55岁以上的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不到四分之一,但在2018年几乎占据了所有新工作的一半。
不仅如此,大学和职场也无奈地加入了宠爱“妈宝男和娇娇女”的行列。
面对没有长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大学校园不再是适者生存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版本的“亲子”关系:大学就像父母一样来宠爱学生,让学生感到安全,保证不让学生陷入困境和面对挑战。
当学生动辄以“情感安全”为由要求取消令人不适的演讲和课程材料时,校方总是会让步甚至还会道歉,耶鲁大学的校长Peter Salovey曾经对学生抗议者致歉,并承诺将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他们。
为了保护学生们异常脆弱的心灵,大学建立了“触发警告”机制,当课程材料有可能引发学生不安情绪时,教授有义务给出事先警示,提醒孩子们有危险。学校还建设了“安全屋”,配置专业人员来帮助舒缓学生的不安情绪。
为了不让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失败而沮丧,保证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和就业,大学还采取了很多措施。
一些大学采用了计算机咨询系统来引导学生的专业课程选择,该系统可以跟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度,向学生推荐最有可能成功的课程和专业。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考试分数越来越高,无论是常春藤盟校、小型文理学院、公立大学还是社区学院,A已经是全国大学校园中最常见的成绩。
这是杜克大学前教授Stuart Rojstaczer通过分析来自400多个学校的70年的成绩单记录发现,A成绩的比例从1940年的15%上升到2013年的45%。
职场也在想方设法适应和迁就这一代娇惯的年轻人,让他们能够更多地感受父母般的关怀。
由于父母影响着孩子的职业选择和决策,越来越多的企业让父母参与招聘过程,邀请父母参加面试,并向父母详细介绍公司信息。
普华永道专门举办公司实习生的父母招待会,著名汽车租赁公司Enterprise Holdings Inc.为实习生和新雇员的父母提供信息包,目的都是让父母更多了解公司。
为了能够提高员工士气,一些科技公司甚至会邀请父母参加公司活动,Google 每年举行“带父母去工作日”活动,LinkedIn Inc. 也有“引入父母日”。
“妈宝男和娇娇女”是如何产生的?
面对史上最娇惯的一代,很多专家指出“鸡娃”式育儿是罪魁祸首,Greg Lukianoff和Jonathan Haidt在2018年出版的《娇惯的心灵》中指出,美国教育方式已经严重走入误区,直升机一般盘旋在孩子上空的父母剥夺了孩子独立的的能力。
成长是一个逐步建立独立意识的过程,孩子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定,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鸡娃”式育儿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的传统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的控制和保护。
这是在干扰儿童自主性和能力的发展,是在用家长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来替代孩子的独立思考,目的是让孩子实现父母设计的人生规划。
家长们潜心研究各类育儿宝典,如饥似渴地倾听教育大咖的讲座,想方设法探听宝贵资源,为的是给孩子设计出一个最佳学业和人生规划,还有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
当家长们踌躇满志地准备实施“鸡娃”战略时,首先遭遇的是孩子的抵抗。
从小有着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远大追求的孩子毕竟不多,爱玩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且他们未必理解精心设计的日程表对他们将来的意义,也无法深刻体会父母的苦心和付出。
所以,“鸡娃”的第一步就是要驯服孩子,让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而“鸡娃”的过程就是不断压缩孩子的自由成长空间,让一个孩子不断交出和让渡独立主权。
鸡血打得越猛,对孩子的自由空间入侵程度越深,孩子的自由意志便被剥夺得越多。当孩子一步步陷入父母设好的完美布局中,也就一步步地丧失了独立意志,“优秀的绵羊”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对每天奔走于各个课外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已经被彻底被驯服,他们很少有机会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人,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些被驯服的孩子还会被密不透风地保护起来,他们只要好好学习和训练就行,父母随时监督与保护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尽力不让他们遭受到挫折、失败和风险。
无处不在的直升机父母随时准备为孩子灭火,当孩子不能入选学校俱乐部、跟朋友产生争吵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会立刻出手援救;
主张精细化育儿的父母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从精神和情感上不断给与支持和鼓励,防止孩子有沮丧和不安;
割草机或者扫雪机父母干脆直接清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挑战。
“鸡娃”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意志,而且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当他们进入真实的世界会怎么样?
他们就会像一个没有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巨婴,面对不确定和不可控的世界,他们惊慌失措,焦虑万分,他们仍然高度依赖父母。
Greg Lukianoff and Jonathan Haidt在《娇惯的心灵》中写道:这些年轻人被剥夺了面对风险的机会,他们都是风险厌恶者,所以他们内心脆弱、容易被冒犯。
直升飞机父母会介入孩子与朋友的冲突,这些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和同学之间的争吵,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事或上司之间的矛盾,面对分歧和纠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求助父母。
因为没有建立足够的自主意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没有信心应对挫折和失败,无助、失望和恐惧让他们抑郁和焦虑。2013年《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历过直升机育儿的大学生更高机率抑郁。
成长需要无忧无虑的“自由时光”
如何养育出一代坚强、快乐和有韧性的成年人?专家们认为应当加强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而“自由时光”则是一剂灵丹妙药。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拥有自由的空闲时间和玩耍机会,对养成强大的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控制下的自由空间里,才是学习成人技能的最好机会。
Denise Pope博士在《Overloaded and Underprepared》书指出,课外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自由的玩耍和嬉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当保护童年的“自由时光”。
经典的童年经历是历险和游戏,孩子们放学后不会立刻回家,而是三五成群地玩耍嬉戏。如今的孩子,放学后要么在上课外班,要么就是在上课外班的路上。
当孩子们被剥夺了无人监管的游戏和探险时光,也就失去了独自应对问题和自主决定的生活体验。很多专家指出,是我们毁掉了孩子成为成年人的机会。我们应当把自由游戏还给童年,把玩耍的时间还给孩子,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极其重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在足球训练营、舞蹈班和机器人兴趣班的孩子,不也是在玩嘛。但是,这种有大人组织和监控的游戏和真正的自由游戏的是不同的,只有在没有大人干预和指导的自由时光中,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权。
Peter Gray在2013年的《free to learn 》中写道:“自由游戏是孩子们学会结交朋友、克服恐惧、解决问题并总体上控制自己生活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用再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当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他们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获得玩耍的乐趣,孩子们会自行学会在群体中寻找各自的位置,会主动地提出各种方案来解决纠纷,渐渐地,他们就会学会人际交往规则,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真正的自由玩耍,尤其是各种户外的自由探索活动,也许还会遭遇一点小小的危险,当不再有大人的保护,也不再有大人可以依赖的时候,会更好地锻炼他们对风险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从而使他们有能力承担更大的挑战。
童年的“自由时光”可以培养孩子的决定能力,学会面对挑战、逆境考验以及轻微的危险,这些都是大学校园供不应求的成人技能。
青少年是最忙碌的人群,学业、课外活动、大学规划充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空闲时光是不多的。但是,很多专家指出,一定要在紧张的生活中挤出一点“自由时光”,这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
青少年面临着激烈的学业竞争和社交媒体的压力,他们在友谊和社交方面有很多困惑和挑战,轻松自由的时光不仅可以让他们缓解压力,也可以让他们想清楚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Denise Pope博士说,和儿童相比,青少年的“自由时光”有所不同,他们需要空闲时间来探索自己的兴趣,思考自己的人生;他们需要与朋友一起聚会,一起去购物中心闲逛,来获得重要的社交技能。
真正的成长来自于真实生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在没有父母监管和安排的“自由时光”中,如同沉浸在一个真实世界中,他们学会独立,学会面对不确定和复杂性,而这些东西在课堂上、补习班和兴趣班上是无法学到的。
对父母来说,把“自由时光”还给孩子是需要勇气的。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未来又是如此不确定,“鸡娃”似乎是抗击焦虑和获得安全感的唯一出路。
但是,就像Julie Lythcott-Haims所说,即使孩子成功入读斯坦福和哈佛,也抹不掉入学军备赛留下的伤疤。
“鸡娃”的代价已经超过了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尤其是年轻人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我们真的应当回归到教育的初心:养育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