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有机会就读最高学府,而且有机会接近时代最前沿,无疑是幸运的。
而她走过的路,并不全是坦途,其中也有崎岖小路。
无论风雨交加还是艳阳高照,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她都十分坦然、坦荡,坚定地前行。
她19岁考进北大,25岁毕业,27岁当知名大报总编辑,34岁任县委书记,35岁任北京市委副书记。
可以说,她出生不凡,却历经坎坷,拥有一个传奇的人生。
她就是“小龙女”——肖莉(同“力”,谐音小李)。
20世纪40年代初,在那个红太阳升起的年代,她降生在居住于陕北窑洞里的人家,父母都曾经用过李姓,于是给她取了比较严谨而木讷的名字。
作为生命中充满爱的幸运儿,她从小就伴随着父母身边,一路度过了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
由于父亲喜好读书并且热爱传统文化和历史,深受其影响和熏陶,她也特别钟爱阅读文学书籍,尤其喜欢经典的中华古典文学和苏联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素养的积累,为她以后的学业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9岁的时候,她随父母迁居到北京,并转到被誉为“北京市最美校园”——位于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的公办育英小学上学,就读小三。
读完了小学后,13岁的她考进北师大附属女中学习。
在中学阶段,她格外珍惜静谧而美好的校园时光,沉醉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之中,将各门科目学得比较扎实,成绩比较出众。
19岁那年,她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就读历史系五年制本科专业。
在大学就读期间,她中途不慎染病,因为在家养病,不得不休学了一年。
所以,她的大学读了六年,在学习路上走得比同龄人慢一些。
25岁那年夏天,她如愿从北大毕业,旋即被分配到知名报社工作,成为了一名编辑。
这家报社就是赫赫有名的军报,大学毕业后的最初几年她在这里愉快地度过。
过完相对平静的一年后,她迎来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社会“台风”,而令她未曾预料的是,她不仅被卷入其中,而且也深陷其中。
当时,她积极参加运动,领头出击,制造舆论,向时任报社总编发起批评的攻势。
很快,单位调整领导班子,报社改组,年仅27岁的她先是担任版面组长,随后受命出任相当于报社总编辑的职务。
后来,她接受新的任务,离开了报社,去一个专门机构当联络员,专门负责搜集在京高校的情况。
三年后,30岁的她和其他人一样,南下奔赴江西,在干校接受劳动锻炼。
33岁那年八月,她受命参加了党的十大会议,在第一时间学习和了解了当时的最新政策和领导指示。
34岁时,她受命出任北京下辖的平谷县委书记。
35岁时,她再次担负重任,担任北京市委副书记,成为当时较为年轻的领导之一。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身体有恙,她无法赴任,无奈不能到一线坚持工作。
36岁那年下半年,她的人生命运风向大转,不仅去职,还停止工作,在家赋闲。
十年之后,社会空气逐渐开化明朗起来,年已46岁的她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被分配到中办秘书局任职。
50岁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她提早退休了。
退休之后,低调而朴实无华的她过上了默默无闻的生活,平素很少外出,大多时间看书读报、练练书法,总是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积极状态。
生活总是教会人成长。
尽管她本可以锦衣玉食,也可以养尊处优,但是她却自甘吃苦,习惯普通,总是十分节俭地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似的日子。
在烟火气十足的日子里,她身处不易而不畏艰难,用一种超脱的心态活出了别样精彩。
她就像平凡中的一道亮光,照彻了一切追逐浮华的虚幻。
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年轻时剑指文胆,青年步入事业巅峰,中年隐退,老年不忘学习有为,她一路向前的精神值得人们尊敬。
参考资料
1、百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