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卷专家点评
专家一致认为,就整体而言,试卷结构合理,体现了“强化学科价值、考查核心素养、突出实践导向”等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落实立德树人 强化学科价值
试卷重视落实立德树人的导向,展示我国现代科技成就,蕴含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试卷以我国近期高质量石油开采、中国政府宣布的“碳中和”目标等素材为命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科技政策,感受大国担当。
试卷重视挖掘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通过废水处理、有机合成、清洁能源、绿色化学等情境,表明利用除杂、检验、转化、测定等手段,可以获得有用物质,为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使学生在感受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试卷结构合理 “教、学、考”协同发展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化学思维。试题形式稳中求新,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强化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特色明显,尊重教学规律,起到了正向的教学引导作用。
试卷的结构与往年保持一致。整卷共38题,由20道选择题和4道综合题组成,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为2:3。从试卷涉及的内容结构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约占14%,“物质的变化”约占25%,“常见的无机物”约占10%,“常见的有机物”约占20%,“化学实验”约占23%,“化学、技术与社会”约占8%。试卷考查知识的种类、深度、广度和分布等,都符合命题要求。
创设真实情境 考查核心素养
试卷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合理问题,突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有机物燃烧的现象、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氯水中含有的微粒等从不同方面考查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平衡浓度的分析等考查了学生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室研究大气固氮反应、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成分及性质分析等均需要学生从图表中提取定量的证据进行推理与判断。碘与氯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以丙烯酸乙酯为原料合成物质、二醇脱水生成二烯烃等考查了模型认知素养水平。
重视实验探究 突出实践导向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试卷立足课标要求,在基础实验考查中,通过不同的任务情境,如浓硫酸和稀硫酸使用原理的分析、除杂试剂和固体加热装置的选择与评价,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才能获得真知。
在侯氏制碱法提高副产品氯化铵综合利用价值这一问题情境中,通过氨气的检验、氯化氢释放率的计算、新技术方案的评价等,综合考查了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考卷专家点评
专家一致认为,试题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鲜明,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彰显了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试题难易度适中,结构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才,有利于引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呼应时代主题 凸显价值引领
试卷紧扣建党百年的核心主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引导考生坚信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功能。比如,试卷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题,展现百年大党为中华民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情境,及复旦青年学子传递“真理的味道”的义务宣讲行为,激发考生知史爱党的情怀;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契机,从党中央做出战略部署、党组织选派驻村工作队等情境切入,点睛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将党建引领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引导考生领悟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二、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
试卷坚持科学“人才成长观”,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助力考生体味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试题引导考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劳动教育为题材,引导考生以“劳动者”的角色理解实践的价值,树立劳动最崇高的观念;以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的关系为视角,启发学生在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本质与潮流的基础上,思考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关注治理议题 考查综合能力
试题回归思想政治学科探索人类美好生活的初心,从我国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议题出发,全面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比如,试题针对电瓶车乱停乱放、私拉电线充电的问题,引导考生思考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市民对“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的高使用率为情境,启发考生思考信息化手段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履行“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深化考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四、立足上海发展 体现地方特色
试题选取上海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精心创设情境,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变化,见微知著,探究时代发展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比如,以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服务全国为背景,引导考生认识上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围绕上海推进“老有颐养”的政策举措,引导考生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激发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此外,试题还多处涉及上海的法治建设、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上海红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物理考卷专家点评
专家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物理学科等级考试卷突出了核心素养的考查,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并重,对学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全卷结构稳定,容量和梯度合理
试卷注重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全卷共20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三类,题型和题量与往年保持一致。其中,力学约占42%,电磁学约占36%,热学约占10%,光学和原子物理约占12%。实验内容分布在全卷中,各知识版块占比合理。试题难度分布与学业水平要求基本吻合,梯度合理。
二、注重科学思维,建模和推理并重
多道试题关注科学思维方法,较为突出地考查了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的能力。例如测量引力常量的实验原理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建构共点力平衡模型和单摆运动模型,用已有的知识和规律,找到测量引力常量的新方法;又如物体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的物理情境,要求考生运用功率、牛顿第二定律等概念和规律进行推理,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定性描述。
三、重视表达方式转化,凸显物理观念考查
用图像表述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有较多的试题都借助图像来创建情境,设置问题。例如通过理解v-t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求解平均速度,又如用F-q图像描述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等。
有不少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在“文字表述、数学公式、函数图像”三种表达方式之间的转化,指向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凸显对物理观念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考核。例如电磁感应综合题,就需要考生在三种表达方式之间流畅转化,有效考查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四、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试题关注国家科技成就和科学前沿的进展,将我国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作为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体现了STSE。例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运行状态与所受作用力的关系问题,将学科主干知识与我国的太空探索相结合。又如太空飞行器的喷气速率问题,涉及国际单位制的变换,而国际单位制是物理量的基础要素,有利于考生感受最新的科技前沿与学科基础之间的关系。再如上海科学家研发出高性能激光器的试题情境,能让考生感受到物理前沿就在家门口,激发对祖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五、试题多源于教材,正向引导学科教学
试卷中不少试题来源于教材,增强了考生对情境素材的亲近感,又不是完全照搬教材,均对原型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既提升了考生的入题信心,又考查了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教材中单绳单向传播的物理情境在试卷中以同一波源单绳双向传播的方式呈现;又如教材中有关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特殊运动形式的频闪照片,在试卷中被改造成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变速直线运动。这种考法有利于减少“机械刷题”现象,突出教考一致,回归学科教学本源。
历史考卷专家点评
专家一致认为,试卷题干短小精悍,情境丰富多彩,试题形式多样,知识覆盖全面。就整体而言,试卷体现了“厚植家国情怀、落实学史方法、通贯社会变革”等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回应时代节点,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试题“百年伟业”巧妙回应了时代节点,通过复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聚焦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事件,让考生在时空变化中建构历史脉络,总结历史规律,感悟百年伟业,进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本题从历史时空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联性中厚植家国情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程,凸显了中国革命伟大实践进程丰富社会主义内涵的重要历史意义,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命题,落实了新时代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关注史学动态,落实学史方法
史料,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依据。中学历史教学要求考生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并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把史家观点作为史料来解读,既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历史视野,也可引导考生从观点及其相互碰撞与延续的解读中,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的主观性,进而落实学史方法,提升学史能力。综合题“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聚焦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精选史学界较为典型的学术观点,要求提炼观点要义、判断形成依据、比较异同、分析原因,既考查了对文本结构、论证逻辑的信息提取和概括,也考查了考生由表层到深层、由客观到主观的解释能力。本题着眼于用批判性思维对史学观点进行辨析与评判,有助于考生辩证解读史家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大势、准确理解史学观念。
三、强调通贯视角,聚焦社会变革
引导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史事,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历史教学的总体要求。综合题“变革时代”以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19世纪中后期两次社会转型为切口,选取了示意图、实物、文献、表格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层层设问。本题内容上涵盖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等核心知识;方法上考查考生从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并解读信息的能力;素养培育上将古代与近代进行跨时空对比,引导考生在古今通贯中审视、反思,汲取历史营养,关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唯物史观,深具社会现实意义。
地理考卷专家点评
专家一致认为,试卷结构合理,凸显育人价值,聚焦核心素养,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卷指导思想明确,力求突出正确的政治导向与学科的育人价值。一是结合时事热点,如试题中我国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运抵乌拉圭、中国花博会即将在崇明开幕、哈萨克斯坦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等,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二是引用新颖素材,如“渔光互补”“黎族形如倒扣船只的圆拱形房屋”“探空气球获取气象数据”等,拓展考生视野。三是选取典型案例,如试题选取“人才引进”“草场资源调查”“防灾减灾”“老工业城市转型”等内容,引导考生提升国情认知、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二、合理布局试题结构
试卷合理布局试题结构。一是试卷覆盖面广,自然人文并重。试题涉及地球概况、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城市人口、产业发展、文化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分异规律、自然资源与灾害、区域发展、全球问题等各个主题。二是试卷图文结合,难易搭配恰当。不仅选择题注意利用图表多元呈现信息,综合题更是文字材料、地图、统计图组合紧密、相互呼应。整张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题目设计注意变换角度,巧妙设问,如时区换算、气候判断、树影推测等题,有一定的灵活度,符合考查要求。
三、引导人地协调观念
试卷体现了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认同,引导考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如选择题中的“渔光互补”农业发展新模式,引导考生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综合题甘肃省金昌市有效利用废弃工矿用地一题,要求考生从该城市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该地环境治理应采取的不同保护措施。
四、考查区域认知素养
试卷选取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约75%的选择题和所有的综合题都以区域为背景,涵盖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上海乡土地理等内容。如综合题中对上海区域气象灾害防御的建议、南非产业发展条件的分析等,考核了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试卷包含大洲、大洋和若干国家的地理问题,有助于考生拓宽国际视野;试题涉及陕西、浙江、海南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有助于考生了解国情;有关上海的试题占一定比例,花博会举办、寒潮防御、人才引进、环境保护等,体现了上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风貌,贴近考生现实生活。
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试卷通过情境设置,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凸显了对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考查。如在野外考察中的岩石辨认、余姚杨梅种植环境的选择、内蒙古草场资源的调查等情境,均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与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关注考生对图表信息捕捉与提取分析能力的考查,如阅读分析人口变化统计图、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拉萨城区演变图、等高线地形图等。此外,试卷中月相观测、正午树影判读等真实问题情境,也有利于对考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
生命科学考卷专家点评
专家一致认为,试卷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紧扣课程标准,关注学科观念,彰显学科特质和育人价值,引导教育教学改革。
一、 关注学科观念,凸显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等。例如,综合题“头发知多少”以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身心健康为情境,考查学生利用学科观念分析相关机理,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又如,分析入侵生物“流浪蚁”基因库的变化的试题,充分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生态文明观。试题还引用《齐民要术》中有关小麦种植经验的记载考查了物质与能量观,同时指出我国很早就对光合作用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 紧跟学科前沿,提升关键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试卷引用国际最新科研成果,突出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影响力,既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关键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例如,“香蕉枯萎病的微生物防治”试题要求学生设计恰当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变量,分析实验过程。又如,“酶的改造”试题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原因,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生活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试题强调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自觉从生物学视角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例如,狂犬病疫苗多次接种原理一题,引导学生相信科学,积极宣传接种新冠疫苗。又如,试题利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理,解决了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科学补水的问题。再如,利用动物体内物质转变的原理,分析给大猩猩投喂香蕉的危害,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考查综合运用,倡导终身学习
试卷的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包括文字信息、数据信息、流程图、示意图等,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处理并应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为终身学习奠基。例如,综合题“植物生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试题中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解释豌豆植株相关生命活动。又如,“人类遗传病”一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试题信息,分析CRIA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推测子代的基因型。
资料:市教育考试院
编辑:吴维嘉、李伟韬、陈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