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都行……”当孩子脱口而出这些口头禅,父母一定要当心

当你越来越习惯为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表达欲,而最后父母却反过来问孩子:“你怎么这么没主见!”爱孩子不是替他们选择最优项,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他们。

作者|功夫妈咪

来源|功夫妈咪孩子教育(ID:haizijiaoyu)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

“晚上想吃什么?”

“随便”

“周末想出去玩,还是在家玩?”

“随便”

“这件衣服你喜欢哪个颜色的?”

“都行”

一位妈妈最近跟我抱怨,说孩子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问他什么都只会说“随便、都行”。

每次听到这两字的时候,她都会非常反感。

这样我想起之前的热播剧《以家人之名》。

剧中的齐明月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霸,然而她却没有学霸的那种自信,反倒是一直表现出一副自卑的样子,还总爱把“随便”“都行”这样的词挂在嘴边,以至于她的妈妈也忍不住吐槽她“一点儿主见都没有”。

经常把“随便”挂在嘴边的孩子,其实并不“随便”,他们只是习惯了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恰恰又是非常反感这个口头禅的父母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在《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和妈妈去买衣服的那一幕,我一直记得。

进到店里,齐明月高兴地拿起一件白色的衣服,她妈妈立马将衣服从她手里夺走,还唠叨着:

“穿什么白色,不爱干净还爱穿白色的,以后你自己洗,想买什么颜色都行。”

失落的齐明月又看中了一件黑色的,但刚拿起来又被妈妈抢了过去:

“这么年轻,要多穿点鲜亮的!”

最后,妈妈挑了一件粉红色的衣服给她,问她觉得怎么样。

接连遭到否定的齐明月不敢再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好说了一句“都行”,却又被妈妈吐槽“没有主见”。

可是,齐明月的没有主见,不正是妈妈一次又一次的否定造成的吗?

很多父母其实都是“假民主、真否定”,表面上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实际上心里早就预设好了答案,孩子的选择一旦不符合预期就会被否定。

在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否定之后,孩子就只能用“随便”“都行”这样的口头禅来做消极的回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当“随便”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被“随便” 绑架的人生,注定是痛苦的。

就像齐明月,明明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人,内心却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慢慢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我,甚至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一位大学同学就曾跟我诉说他的痛苦:

“我忽然发现我已经不认识现在的自己了,不知道喜欢什么,不知道想要做什么,也没有什么人生目标。”

我半开玩笑地说:“你过得不是挺好的吗?一个人潇洒又自在。”

他低头不语,我才意识到他内心的纠结。

我说“那我们找个地方喝杯东西慢慢聊吧,你想喝什么?”

纠结了半天,结果他的嘴里还是蹦出了一句“随便吧”。

他说 “随便”已经成了困住他的魔咒,他为此感到痛苦。

聊了很久我才知道,他并不是一直都这么“随便”。

小的时候,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但他的很多选择都会被妈妈无情地扼杀。

于是他渐渐地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变得“随随便便”。

蔡康永说:“你说什么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总是随口“随便”的人,人生也终将被“随便”的后果所填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随便”“都行”“反正”这样的口头禅,是孩子内心的一面镜子,这是在告诉父母,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需求正在被掩藏。

当孩子开始带着情绪说出这些口头禅的时候,他们不是叛逆,而是在发出求救的信号。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说明孩子还没有把这些口头禅内化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模式帮助孩子纠正过来。

1. 不要随便和孩子说“随便”

我是一个深受父母影响而变得“随便”的人。

小时候,由于父母都忙于工作,所以对我的事情并没有那么上心。

很多时候,当我需要他们给我建议时,他们总是一句“随便”就将我打发了。

这看似是给了我选择的权利,但我的内心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敷衍。于是我有样学样,在他们问我一些问题的时候,我用同样的方式回应。

渐渐地,“随便”就成了整天挂在嘴边的词。

直到我的孩子出生,我在不知不觉中也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有一天,问孩子选兴趣班的事情时,孩子很生气的一句“随便”,才让我幡然醒悟。

原来“随便”是会“传染”的,一些孩子喜欢说“随便”,往往是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想要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做父母的首先就要做到不随便和孩子说“随便”,当孩子在征求意见时,应该诚恳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敷衍了事。

2. 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黄磊的女儿多多,时常因为打扮的问题上热搜。

11岁的时候,无名指上就戴上小戒指;12岁,化浓妆参加学校舞台剧;13岁,甚至还染了一头黄头发……

这样的打扮经常让她陷入一些争议,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的女孩在成长,而她之所以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少不了黄磊对于她的选择的尊重。

在参加《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多多曾想领养一只狗,黄磊只是明确了领养之后要负责任,让多多自己做出选择,她最终决定将狗狗带回家照顾。

正是在一次次选择中得到了尊重,多多才渐渐长成了一个有主见的女孩。

心理学者克莱尔说: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从生命中将孩子分离出去,让他成为独立的个体。而分离的前提就是,孩子要有“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请尽可能让孩子有绝对的选择权;在孩子能力之外的事情,请给孩子两个以上的选项,让孩子自己选择。

3.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说“随便”的孩子,习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他们对自己提出的看法很不自信,甚至害怕说出来后被否定,索性选择说了句“随便”。

此时,就需要家长鼓励孩子勇敢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说的不合家长的心意,也不要上来就否定,而是应当支持肯定孩子敢于表达自我的行为。

之前有一段小女孩教育家长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小女孩被爸爸批评之后沮丧地坐在凳子上,但很快她就对爸爸批评她这件事进行了“反驳”。

她先说只会对孩子大喊大叫,这样是不对的。动画片里的家长都是不打不骂,只批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后她还指出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容易把孩子骂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她还提出中肯的建议:“你们以后骂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点的话来骂人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女孩这一番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反驳”圈粉无数,而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女孩“反驳”的时候,她的父母没有任何制止她表达的动作。

在一个鼓励自我表达的家庭氛围当中,孩子自然没有隐藏自己想法的必要,也就不必用“随便”来做挡箭牌。

4. 和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李玫瑾教授表示:小孩三岁以后,家长该让小孩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

小孩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让小孩参与家庭的事务很重要,它会决定小孩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心姐姐”卢勤曾分享过她与儿子之间的沟通方式。

从儿子幼儿园时期开始,她就是一直用“商量 ”的办法和儿子相处。

很多的家庭事务,和孩子先关的,和孩子没有关系的,她都会让孩子发表一下他的看法。

在商量的过程中,儿子不仅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赏识和肯定,而且也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观察事情,思考问题。

和孩子商量家庭事务的过程,就是锻炼孩子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主见也就慢慢形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

“随便”两个字,不仅能够折射出孩子平时说话的习惯,更能反映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当孩子把“随便”或者其他某句话挂在嘴边的时候,不要忽视,更不要粗暴地制止。

而要去了解孩子这句话背后的需求,去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功夫妈咪孩子教育(ID: haizijiaoyu)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