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转设,实际上从2012年左右就开始了,但总的来说,进展缓慢。当时间步入2020年,也就是差不多在独立院校兴起的20个年头的时候,随着教育部5.15文件出台,独立院校转设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独立院校的开始兴建,大致是在2000年左右,主要是为了满足尽可能多的考生上大学的需求。
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学,或者和地方政府合作、或者就是自己出面,或者和社会力量合作,或者以学校和校友会、同学会合作……以某某大学某某学院的名义兴办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又因为之前大多安排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所以独立院校还有一个名称:三本。
独立院校的学校名称,前半部分大多都是以某某大学开头,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是自筹,所以它天然的带着一股铜臭味道。(要盈利的)
这样的赚钱属性,使得独立院校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给国家培养了很大一批急需的人才,满足了很多考生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批新的高校包括一些优质高校异地校区的兴建,独立院校的种种问题就显得很是突出了。
这就有了独立院校的转设。三种方案:转公办、转民办、关停。
具体标准是什么?如何操作?
划重点:1、其中 , 办学协议完善、办学主体间权利义务划分清晰、办学条件达到本科高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 , 可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2、对无社会举办方 ( 由公办高校单独举办 , 公办高校与学校基金会、校办企业、学校附属医院、校友会或学校工会等下属机构合作举办 , 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 , 下同 ) 社会举办方拟退出举办、地方政府有条件承接举办的 , 鼓励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3、已停止招生 , 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转设 , 或举办者主动提出且条件具备的 , 终止办学 , 撤销建制。
按照上述标准,以及教育部的要求,300多所独立院校,超过200所已经完成了转设。就已经完成转设的情况看,三种方式都有,转设为民办高校的成为主流,占比最多,关停的只有有限几所,转设为公办高校的,截至目前,有也有三十来所了。
当然,每一个省份,独立院校转设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高考人口大省的河南,全部转设为民办高校,而另外一个人口大省广东,目前来看,除了位于中山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有望转设公办以外,其它的都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
也有的省份,是转设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都有,比如山东、山西、安徽、河北等省份。值得强调的是,浙江、新疆的独立院校,几乎都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而江苏、河北转设公办,则以独立院校联合高职院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为主。这也成了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了。
独立院校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将会学校的使得产权明晰,管理科学,避免扯皮和切断部分知名高校的小J库。
独立院校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可以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从家长和考生的角度来讲,独立院校转设以后,和之前的高校脱离,将会避免“鱼目混珠”现象的 发生。
不至于出现以为自己上了个985,实际弄了个高收费的民办三本的悲剧。
但是,独立院校的转设,对于今年(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对于他们的志愿填报,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学校的名字改了,办学的性质变了。这些学校以往的历史数据,参考意义不是很大。
而另一方面,对于完成转设的独立院校,我们需要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并给予这些学校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在报考的时候,才能够既不被坑,又不失去红利期,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
限于篇幅,简单总结一下转设完成以后 ,原独立院校情况:1、转公办,学费下降,知名度、认可度上升,录取分数会上涨。这里边,转设为公办普通高校的,涨幅会大一些,转设为公办职业技术大学的,上涨幅度会小一些。(当然,每个省情况不一样,具体多大的涨幅会有差异)
2、转民办,个别有鲜明特征,认可度较高的,学费、录取分数基本上属于维持,而大多数转设为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会有一个小幅下降。(具体幅度情况,和各省的高考难易程度、学校情况、专业设置等因素相关,会有差异,而且这种分化,花在今后几年里面,逐渐拉大)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在几十天以后,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