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疑问:什么是体验和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体验教育对学前儿童有何价值?体验教育强调什么样的理念?体验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前儿童主要应体验什么?
一、什么是体验和体验教育
一般认为,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等并形成经验的过程。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入心智的存在。可以说,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充满着生命意蕴和情调。体验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在体验中,主体主要通过想像、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使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在体验过程中,主体往往融“我”入境,更重要的是,体验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
体验教育是让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以及思考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学到知识,更关心人是否获得体验,体验到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认识自己的体验。体验教育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这样,主体原有静态的知识经验才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广泛的联系和新的意义。
二、体验教育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
工业化、都市化使得孩子们越来越无法体验到时间、空间以及自然的秩序。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使得城市孩子几乎失去了感知四季和冷暖的能力,以及解决生计问题的能力。在钢筋水泥丛林里,孩子们的自然本性正在慢慢失去。从历史上看,当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儿童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儿童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从我国的情况看,恢复高考以来,学校教育越来越异化为应试教育,而不是全人的教育。体验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复归全人教育。应试教育也波及幼儿园,因此,幼儿园也有必要提倡体验教育。
另外,体验教育还是针对“道德说教”的。说教者较少考虑儿童的情感体验,甚至不认为儿童是具有情感体验的,也否认儿童需要道德体验,认为道德就要靠纪律来强行维持。比如,教师要求儿童遵守纪律,就告诉他们纪律必须遵守,违反纪律就得受罚。而体验教育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强调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是形成道德规范的基础,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的道德教育情境,让儿童获得有纪律与没有纪律的不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纪律的内在价值,并要求儿童通过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规范。
体验教育尤其针对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多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像等心理过程;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却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儿童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因此,我们强调体验教育,让儿童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艺术,去认识和体验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
三、体验教育对学前儿童有何价值
由于体验是整合性的,包含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等,所以体验教育有助于儿童完整地发展。通过体验生活、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儿童可以完善人格。
由于体验是全身心的浸入,所以体验教育必将增进儿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和判断力与责任感的提升。
由于体验本身是存在于个体生命整体里的,所以体验教育能使儿童更好地认识生命、自我、他人、事、物、境。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使体验者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和观念的转换。体验又是教育中主体情感的生发剂,只有有主体体验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才能真正激发人的情感。
由于体验是生动的、鲜活的、整合的,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且年幼儿童存在着“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的、最鲜活的;认知规律,所以体验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儿童认识知识与自己的关系,自己获得知识后的快感和成就感,以及教育和知识的价值等。有关学者认为,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实现认识的升华。
四、体验教育强调什么样的理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了自然、自主、自由的体验教育理念。
自然、自然的环境与情境。
自主、自主的行动(最低限度的干预和限制)。
自由、自由的体验,体验一切可以体验的事物与差异;放手让孩子到群体中去,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成长。
这也符合幼儿阶段的体验教育。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坚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做中学,玩中学、使学习方式与学习地点多元化。
体验教育既强调个体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联系,突出人与人,读者(儿童)与作者(教材)的双向交流,它强调的不是对知识体系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自我的感悟与发现,是一种人本化的教育。
五、体验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体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体验教育要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
提升主体性、在体验中人的主体地位才是真实的,才能确保。因为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完全无法替代。在体验教育中,儿童能动地、自主地去理解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产生感悟,萌发情感时,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儿童作为学习主体时,教材、他人的意见(包括教师的观点)都是认识的客体,儿童有权加以选择、批判,而不是被动接受。否则儿童只是参与者、评论者甚至旁观者,而绝不是主体。作为一个学习主体,儿童还应具有自我角色、地位的意识。自我监察与调控意识,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自我选择决断的意识,追求自我经验的意识等,而这一切可以借助体验来实现。
张扬个性:由于体验教育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欣赏习惯、生活经验等去感知,去体察,去感悟,有与众不同的所得,因此儿童容易保持个性色彩。
获得整体发展:由于体验过程整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身体、动作等诸多要素,因此体验教育有助于儿童获得整体发展。
促进成熟:儿童正是在方方面面的反复体验中成长、成熟的。一个人若缺乏体验,就难以成熟,也容易失去自我。缺乏体验就不会有深刻的感知,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
六、学前儿童主要应体验什么
学前儿童能够体验的和应该体验的东西很多,但目前我们可主要针对都市化带来的问题,让儿童体验自然,体验生存”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儿童体验群体,体验服务;针对现代人际关系冷漠的事实,让儿童体验真情,体验道德;针对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的提高,儿童学习压力增大等问题,让儿童体验轻松,体验快乐。
体验自然,体验生存: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参加探秘、远足、旅游、野炊、体能训练等活动。
体验群体,体验服务:例如,在家做一天家务,包括叠被、打扫、洗衣、洗碗等具体事务;跟随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跟随在不同岗位工作的人(如售票员、清洁工、交警等)活动,体验他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以及他们工作时的心情。
体验真情,体验道德:如体验爱他人,到养老院、孤儿院去献爱心等;开展纪律体验等活动。
体验轻松,体验快乐:如游戏、唱歌、跳舞、作画、运动等。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教育,广大幼儿园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体验教育项目;采取多种体验方式,拓宽体验渠道,如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情境体验,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换位体验,在大自然中进行践行体验,建立新颖的体验教育载体;健全有效的体验教育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对文中所述文字和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不承担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童乐街」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