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万名网友被一名8岁女孩感动了。
内蒙古乔先生的女儿,在学校表现优异,被评为了“少代会”代表。
为此,乔先生奖励自家女儿一次“30秒超市购物”。
30秒钟,拿什么买什么。
乔先生本以为女儿会来一次疯狂购物,可是没想到,女儿仅仅选择了一袋薯片就回来了。
全程仅用了15秒。
当乔先生告诉女儿还有时间买东西,结果女儿的一句话,直接感动了众人。
女孩说:“我就不需要了,这个妈妈爱吃,我不要了,给妈妈买一个”
乔先生听到女儿这样说,以为是她没有弄懂超市购物的游戏规则。
结果女儿表示自己明白规则,就是不想拿。
她说觉得妈妈每天都很辛苦,所以想给妈妈买一个她喜欢吃的。
听到女孩暖心的话,女孩的妈妈在旁边直接就哭了。
而网友们也被女孩的孝顺懂事打动了,纷纷给她点赞。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说自己很爱孩子,殊不知,孩子也很爱自己的父母。
他们的爱,真挚又浓烈,温暖又纯真,其中的深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懂得什么是“爱”,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社会能力中有一种能力就是“爱能”,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爱能”?
如何选择对孩子的爱
智慧的爱还是盲目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但更需要智慧。
智慧的爱不需要为他提供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事事替他代劳,让他躲避在温室里;
智慧的爱应该尊重他的个性和自主性,培养他独立自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他有能力经受挫折、品尝苦难,让他生命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不要让你的爱“掐住”孩子的脖子
由于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们便将孩子视若珍宝一般呵护,希望他能不受任何挫折和伤害,希望他能样样比同龄人优秀,希望自己缺失的一切都能在他身上得到补偿。
殊不知,有些爱却会让孩子觉得窒息。
大家还记得留美硕士王猛吗?2018年的时候,王猛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
王猛为何会如此绝情呢?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让他长大后难以独立生活。
王猛在文章里控诉:“我母亲喜欢包办我的一切事情……”
在父母包办一切下长大的王猛,读中学了,连鸡蛋都不会剥。
上大学后,他更是内向孤僻。
老师说:“交流有缺陷,抗挫能力差。”
大学毕业后,他找了家单位,“但因动手能力很差,很多事情跟不上,不得不辞职。”
辞职后的王猛选择了去美国留学,留学后他咨询心理学教授后才知道,“我的这些弊病,都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造成的。”
所以王猛才痛下决心:“我要摆脱控制,重启我的生活。”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因为父母喜欢包办一切,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
所以,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大人什么时候学会自私,孩子就什么时候长大成人。”
根据我国教育学家的调查,在我国家长当中超过93.5%的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存在问题的。
其中,盲目的爱的一种表现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的穿衣、吃饭、读书、交友等大小事情统统都要过问。
孩子一降生,就帮他把一生都规划好。
而另一种盲目的爱的表现是竭尽所能地溺爱孩子,无论物质、金钱,还是情感,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需不需要,就一股脑儿地压给孩子。
上面的家长往往会被自己这种“无私的爱”的精神感动,觉得自己把一切都给了孩子,孩子理应感恩戴德。
但实际上,这种盲目的爱却恰恰是自私的,孩子不仅有可能不感恩,还容易责怪父母,甚至心生怨恨。
智慧的爱是怎样的
在我国各地的中学和大学旁边往往有很多房子出租,其中的大部分租客就是一些陪读的家长。
“陪读”应该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们担心孩子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或者把控不好自己容易误入歧途,于是,家长们便排除万难前来为孩子服务和监督其成长。
大家都应该了解传说中的亚洲第一的高考加工厂——毛坦厂中学,这里聚集了全国复读的高考生,如果说衡水中学是清华北大的制造厂,那毛坦厂中学就是高三学生的“回炉厂”。
在毛坦厂中学周边有一条“陪读产业链”,因为复读生家长担心孩子不能专心的复读,纷纷辞掉工作来到这里陪读,有的甚至举家搬迁至此。
当地的租房价格、门脸店铺租金等等都因为这些陪读家长的到来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爱孩子就应该适当的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的爱强压在孩子的身上,你以为是在爱他,殊不知在对他造成最大的伤害。
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下雨天,妈妈骑车接儿子回家。
坐在后面的孩子,将手里的伞举在妈妈的头上。
而自己只是简单地拿一个本子挡在头上。
有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们不懂得心疼父母,其实是你没有给他们表达爱你的机会。
平常拥挤的的地铁里,都是看到爸爸妈妈保护着孩子,生怕他被挤到,有座也是让给孩子先坐。
其实,当你累了的时候,孩子也可以担当起守护你的天使,你看这个小男子汉,小心翼翼的抱着妈妈,怕睡着的妈妈滑到地上。
别再说孩子不懂事、不爱你了。
只是你没有给孩子保护你的机会,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是可以站在身前为你抵挡风雨的那个依靠。
如何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研究发现,儿童在学龄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习惯把身边的每一件事物与自己联系起来,在他的心里好像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为,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判断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理解事物、情景和他人的关系。
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也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
同样,他们也不会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认识自我。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两代人都在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容易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将家人对自己的宠爱视为理所当然。
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要将孩子视为一个与家庭中其他成员一样平等的人,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这样的话,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孩子年纪小,常常会因为占到小便宜而沾沾自喜,这样的情况不足为奇。
但作为家长应该要让孩子认识到这种占小便宜的弊端,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举例子、做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认识、理解和同情他人,帮助孩子走出自我,走向他人,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与人相处的习惯。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做到不占小便宜,学会理解、同情他人,让孩子在榜样力量的推动下健康成长。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会独立自主,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做事。
因此,只要引导得当,不仅能够帮助孩子顺利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而且还能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到那时,父母们就可以安心地看着孩子健康成长,体验为人父的骄傲和家庭的幸福。
你的每一次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