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这也意味着有大约1000万名女性成为了妈妈。而生育、带娃的同时又要兼顾事业,对每一位职场女性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本周日(5月9日)是母亲节,让我们一起通过数据了解职场妈妈在当下职场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职场妈妈生活现状:除去工作和睡眠外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家庭
据某人力资源服务商5月7日发布《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显示,45.2%受访职场妈妈的个人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1至3成,36.2%的个人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至5成。而子女教育和住房成为职场妈妈最主要的收入流向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总体有近7成的职场妈妈亲自带娃,其中,35.3%的方式是“白天父母、下班自己”,这部分职场妈妈在访谈中表示,劳烦年迈父母多出于工作性质或工作时长限制的无奈之举,另有31.1%的则完全亲力亲为,仅有1.5%的会由男方来负责孩子的日常照顾。
在除周末外的日均投入家庭(子女抚养、子女教育等)时长方面,各有3成的职场妈妈每天投入1至2小时和2至3小时,另有41.5%的每天投入在3小时以上。考虑到近半数的受访职场妈妈的每日工作时长在8至10小时,同时根据某人力资源服务商《职场人通勤报告》的人均通勤时常约为2小时(往返),这就意味着职场妈妈把除去工作和睡眠外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家庭。
生育产假后回归是每位职场妈妈绕不开的话题,当让职场妈妈对回归职场的难度进行打分(1-100分逐分难度提升)时,39.8%的职场妈妈选择了“60-80分”,36.5%的选择了“40-60分”,合计仅有16.2%的选择了40分以下。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63.5%)、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更新学习(60.8%)、跟不上公司/工作节奏(47.3%)、同事对一孕傻三年的刻板印象(25.7%)、体力跟不上(18.6%)等成为职场妈妈回归工作时认为会遇到的主要危机。
基于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当代妈妈们的生活并不容易,5月9日是母亲节,什么是最更好的母亲节礼物?事实上,推动社会和雇主关注和改善职场女性的工作生活是很重要的。对此,福建这么做
福建的职场妈妈们注意,这些福利你可以有!
一、保障职场妈妈们的权益 福建这么做
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显示,福建开发母婴设施采集和母婴设施导航系统,目前全省已有2000多个母婴设施服务点纳入地图导航,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非常方便得到母婴设施服务。
厦门地铁2号线蔡塘站母婴室 (图片来源:厦门网 轨道集团供图)
据《2021年福建省卫生健康工作要点》显示,2021福建将创建3-5个涵盖婚前、孕产期、产后和儿童期等生育全程服务示范县。完善产前筛查和诊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资源配置和规划布局,扎实做好妇女“两癌”筛查、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福建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
修订后的《条例》,事关福建女职工的权益,一大波福利、津贴、保护来袭,全省用人单位请查收
女职工体检:每两年至少组织女职工进行一次含妇科检查的健康体检,三十五周岁以上女职工应当增加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检查时间视为劳动时间。
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指自婴儿出生之日起至满一周岁止)内,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期满而孕期、产期、哺乳期未满的,除女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外,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满。
哺乳期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三个月、七个月以上以及在哺乳期内的,每天应当在工作时间内安排其一小时的休息或哺乳时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一个婴儿每天增加一小时哺乳时间,并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产假天数:符合《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产假为一百五十八天至一百八十天,具体天数由用人单位规定,男方照顾假为十五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根据具有人工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证明,享有产假。怀孕三月以内流产的,产假为十五天至三十天;怀孕三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四十二天;怀孕七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九十八天。
生育津贴发放天数:由原来按98天产假标准发放生育津贴,修改为“生育津贴发放天数不少于128天,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
服务设施:女职工人数较多或者女职工比例较高的单位,根据女职工的需要设置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发放卫生用品和卫生费: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每月向女职工发放卫生用品或者费用。
更年期保护:由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或者妇幼保健机构诊断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女职工,经治疗效果仍不显著,且不能适应原劳动岗位的,经本人申请,双方协商同意,用人单位为其暂时安排适宜的工作。实现对女职工覆盖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五期”劳动保护。
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用人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劳动生产特点,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在处理女职工性骚扰投诉时,应当依法保护女职工的个人隐私。充分保障女职工基本人权,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
(东南网综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日报客户端、闽姐姐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