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小舍得》,故事聚焦在了不同家庭背景的教育问题,开播就收获了4.25%收视率,由电视剧引发的“教育焦虑”话题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
《小舍得》剧照
“小学阶段有没有必要报课外辅导班?”
“教育竞争是否要从娃娃抓起?”
“童年时期的学习和玩耍,哪一个更重要?”
一系列话题受到学生、家长、老师多方讨论,对此,记者调查采访了多位家长,共同探讨关于“教育焦虑”问题。
两岁半的孩子也怕输在起跑线
张俊(化名)有一个3岁半的女儿,目前还在上幼儿园,早在孩子2岁半左右,妻子就常常提醒他,“要不要报个补习班?”
英语、画画、舞蹈、音乐……尽管妻子没有明说,但去逛商场时,又总会将目光聚焦在一些辅导机构的课程广告上。
“她有点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想趁孩子没有上幼儿园时间比较多,买点课程提前教学。”张俊说,那段时间,妻子每天都沉迷研究各种网课和补习班,带孩子去试听了很多课程。
与闺蜜交流的话题也围绕孩子的补习,只要看到别家小朋友学习的视频,就更迫不及待的要给女儿买课报班,现在已经开始了画画和英语的正式的课程。
作为父母,总是怕耽误孩子的成长。对于妻子“焦虑”的原因,张俊认为一方面是现在家庭生活环境改善,各种辅导机构参差不齐,从而产生了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跟上的教育观念。
同时,许多家长每天忙于工作,并没有时间系统学习关于教育和育儿的课程,更多的是听取自己父母或身边朋友的经验,一旦身边人传递了一种报班的理念,自己必然会受到影响,这种情绪也会在家庭内部“传染”。
“在娃娃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肯定会有很多分歧,只能说相互之间尽量做好沟通和理解。”张俊表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会与妻子展开沟通,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以她的兴趣作为主导,不更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爱好。
关注孩子身心发展,和孩子共同成长比成绩重要
闵丽(化名)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今年即将面临高考,小儿子刚上初一,两个孩子都在关键阶段,闵丽的心态却突然放松了下来。
“孩子还在小学的时候,的确特别焦虑,看着别人家小孩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自己也给孩子报了名,但是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比想象中还要懂事,心态就突然放松了下来。”
闵丽告诉记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跟着慢慢成长。
大女儿即将面临高考,闵丽能做的就是每天照顾好她的饮食起居,听她倾诉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她一起畅想未来的大学生活。
闵丽认为,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自己看到了女儿的努力和付出,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也比以前独立,不管结果如何,成长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小儿子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假期,不仅要额外补习英语,还要参加乒乓球、足球等培训班,寒暑假也排得比平时上课还要忙碌,等到上了初一,小儿子提出想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有时间只想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训练,闵丽同意了。
对于闵丽来说,培训班的确是缓解自己焦虑的一个“良药”,但是通过培训班小儿子学习英语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也更加喜欢体育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关注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比一切焦虑都有用。
家长管理好自身情绪,积极引导孩子更重要
贵阳市实验三中的心理老师安启龙
记者随后采访到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的心理老师安启龙,他告诉记者,面对中高考,孩子和家长有焦虑情绪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因为大多数个体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会产生焦虑情绪。
安启龙认为,家长焦虑的情况有很多种。一些家长只要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就十分紧张,思考是否需要补课;一些孩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花费一点时间,家长就主观认为孩子又在荒废学业,就开始“道理式”的说教;还有一些是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很听话,一切的学习生活都听从家长的安排,但是到高中之后家长的“命令”几乎无用,家长就会因为无法把控孩子的无奈,还对孩子发展的担忧而非常焦虑。
在亲子关系层面,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焦虑,陪伴、理解和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安启龙老师建议,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也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应该把自己的高焦虑传递给孩子,多鼓励多支持孩子,做好后勤保障,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发挥好自己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妲 陈大炜
编辑 皮亚丹
编审 李中迪 罗玮
文章推荐
看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