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父亲再婚工作又繁忙,大多数可能会选择给妈妈打电话诉苦谈心。
可是,如果妈妈不在了呢?
前些天,江苏南京派出所民警凌晨1点接到报警,有名12岁男孩独自一人在街头行走。
民警找到男孩后,一开始还有些抵触情绪,不愿透漏姓名和家庭住址,执意要走。
民警看孩子应该饿了,就说带他回派出所吃点东西,男孩听说有吃的心动了。
回派出所途中,民警边走边和男孩聊天,男孩也逐渐解除内心防备,说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
原来,男孩妈妈几年前过世了,爸爸又找了个新女朋友,最近在学校遇到了些不开心的事,所以想去妈妈坟地看看。
民警听到这瞬间破防,跟记者说:“我也是一名父亲,特别心疼这孩子,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也一时不知该怎样安慰他,只是下意识搂住他,希望可以给他力量,让他坚强。”
随后,民警联系到了男孩家长,男孩家长过来将孩子接走了。
有句谚语“宁死当官爹,勿死讨饭娘”,说明妈妈在孩子内心的重要性,报道中只提到父亲又找了女朋友,具体内情不知,但是我能感受的到男孩当时那种被乌云笼罩的心情。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小小年纪就经历丧母之痛,其中的滋味旁观者可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就连当时的民警,也一时不知该如何劝这个男孩。
“衣服脏了怎么办?”
“平日里跟谁去撒娇?”
“看到别人一家三口时的心情”
“当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崩溃的画面”
想到这里我也瞬间破防了,孩子需要母爱,哪怕只是天上星和地上土,母爱和父爱本来就不一样,且不可互相取代的。
如何走出哀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曾带领团队在四川北川中学进行长达3年多的心理援助,有着丰富的陪伴孩子走出丧亲之痛的经验,总结出来有以下4点:
1、走出丧亲之痛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需要用很久的时间接受现实,重新投入新的生活,周围人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2、不要给孩子硬生规定时间表,不要总是在他耳边讲大道理和励志故事,每个人悲伤度不同,只有自己发自内心走出阴霾,才是最好的办法。
3、悲伤可能会让孩子很长一段时间蒙上一层灰色,低落的情绪时常伴随左右,要记住,这种情绪是必经之路,我们要学会聆听,做到多陪伴,直到孩子感受到重生的力量。
4、走出悲伤,需要重建与逝者的连结,让孩子忘记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的,可以通过回忆和行动,引导孩子把逝者放在自己生命中合适的位置,把悲痛转化为回忆,带着回忆开始新的美好生活。
除了上面的几点,家庭里的氛围也很重要。
首先,孩子有及时知道家人去世的权利,避免消息不对等带来的逆反心理。
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让孩子陷入成人的绝望中,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快速从悲伤中走出,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努力和孩子一起让家庭生活重新运转,有事可做可以缓解悲伤情绪,同时加深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在我看来,报道中的民警百忙之中如果能够抽出时间,白天带着那名男孩去一趟妈妈坟地,让孩子释放出内心负面情绪,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有人说为什么不让爸爸带着去?如果孩子爸爸有这个心,孩子也就不会离家出走,当然这也只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