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学习方面,他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优异,勤奋好学,从小便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工作方面,他是成功的创业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在公司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人们一个道理: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
学习生活
宋安澜,1977年浙江省高考状元,清华大学毕业生,现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拥有这么多头衔的他看似功成名就,光环加身,但其实,他在少年时代也经历过一段难忘的艰难岁月。
宋安澜在小时候便十分热爱学习,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读高中时,更是门门功课都达到了优秀,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可在那个年代,由于国家的环境,读书是一件十分困难和奢侈的事情,所以即使他的成绩很好,也只能读到高中为止。接下来等待着他的,便是去农村“上山下乡”。
那是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需要从事一系列的农业活动。而这对宋安澜来说无疑是困难的,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经验。但他并没有轻易说放弃,也没有抵触这件事,相反,他抱着不断学习的态度,一头扎根进了那段知青岁月。
于是,就在他被下放的地方:萧山县衙前公社交通大队,他学会了一系列的农业技能,包括耕田插秧等。在农忙的时候,他早上四五点钟就需要起来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干上一整天,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去。
但就算每天这么辛苦,他也始终没有放下学习,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他下乡的行李当中就只有一套书,并且即使白天干活再忙,他都没有放弃过学习。即便晚上忙到十点多回知青宿舍,他依然会看青年自学丛书。
就这样,两年以后,他参加了高考,成为了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位浙江省高考状元,成功地进入了中国最高的学府——清华大学,继续他的学习生涯。
耳濡目染
宋安澜如此热爱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出生在一个很和睦的家庭当中,家庭氛围平和幸福,这为他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并且他的家人们也都热爱学习,宋安澜的父亲更是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宋安澜的父亲名为宋崇濂,他的学习生涯也可以称得上是十分艰苦。他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长大,从小学毕业后就因为日本入侵中国而无法再继续学习。不过即使学业就此中断,但漫长的学习之路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相反,他始终在自学,靠着自己的自制力完成了之后直到大学的全部学业,并且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高级会计师。
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宋安澜的父亲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让他在艰苦的环境当中也能坚持不断地学习。而他自己本身又作为一个很好的榜样,影响到了他的妹妹。
宋安澜的妹妹叫宋蔚。在宋蔚眼里,哥哥从小就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不仅如此,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宋蔚很崇拜这个哥哥,在可以高考的这一年,她也同样参加了高考,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高考结束之后,宋安澜对自己的发挥并没有信心,他说试卷当中的题非常难,所以自己答得并不好。但就在某一天,交通大队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你被清华大学录取了”这样的消息对于一位一心向学的人来说,该是多么地令人激动。
《浙江日报》当中就写过关于宋安澜的报道,题目是“发扬‘攻书莫为难’的精神,挤时间刻苦自学”,在文章当中详细记录了他那几年的知青岁月,评价他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且描述了他在工作之余,争分夺秒地刻苦学习的生活。
他的勤奋刻苦为他赢得了在清华学习的机会,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了他日后的人生。
学海无涯
考入清华的喜悦并没有使他从此骄傲,相反,他相当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说:“一直到打完行李,都不太敢相信,像梦一样”。
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一颗珍惜而又敬畏的心,他在清华读书的过程中也非常用功。据宋安澜回忆,当时不只是他,同学们也都是如此,早上早早就起床,吃完早饭便赶着去图书馆占位置,一直学到半夜才会回去睡觉。
宋安澜的学习提高阶段扎根于清华,他在清华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深造,硕士和博士也同样在清华就读。随后,他前往美国,在美国读完了博士后,并且担任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从事技术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他任职阶段,他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得到了企业的支持。
在博士阶段,他改变了研究方向,从技术型人才转向了投资经营型人才。在美国的时候,他经历了人生职业发展的一次转折,成为了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成员之一,并且担任技术总监,将那个时代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做得风生水起。
公司上市之后,他选择去往软银,同样选择了成为合伙人,至此,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家。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宋安澜。他的老师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是一位努力、谦和、认真的人”,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功。
或许现在加在宋安澜身上的光环和成就已经太多,让人渐渐淡忘他曾经是一位高考状元这件事。但我们认识他,记住他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光环,而是因为他身上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只有拥有深厚的知识作支撑,未来我们才可以厚积薄发,拥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