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故事】“花果山”下的童年往事

【作者:王国友,韩军】

小时候家住十二团(71团)七连,连部的门前有条小河沟,营房后面有一座很高的大山,东西延伸到很远很远,一直都有一种看不到头的感觉,在冬季,随便一处小山坡就是一个绝佳天然滑雪场,一到寒假这些地方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记得上二三年级吧,那年雪下的很大,爸爸妈妈早早的就下地干活去了。"下雪了!下雪了!",听着外面的叫喳喳的喊声,我和姐姐一咕噜从床上爬了起来,用嘴哈开窗户玻璃上的冰花,通过孔洞向外望去,哈!好大的雪啊!房上,树上,电线上都落满了,翻出妈妈做的毛袜子,穿进放在火墙边上烤了一夜的棉鞋,顾不上穿棉袄,拉开门飞了出去,蹦呀,跳呀!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姐姐饭也不热了,也跟着她的伙伴们堆起了雪人,不一会儿小伙伴们就滚起了好几个大雪球,两个劲大点的男孩跑过来把两个大雪球摞了起来,二班的"疯二妮"不知从哪找来了几个煤球和一个玉米芯插在头上充当鼻子眼睛和嘴巴,再给手上拿个扫帚,脖子上系条花围巾,哈!真像一个活脱脱的童话世界里的白雪公主,活灵活现。男孩们围着雪人打起了雪仗,不一会就分成了敌我两方,雪球飞舞着,头上,身上频频"中弹",棉衣脱了,帽子扔了,所有人头上都冒着热气,像个"小蒸笼",场面热闹非凡。

每当寒假来临,玩法就更多了,滑雪,溜冰,打"牛"(一种自制陀螺),雪地扣麻雀等等,那个时候大人约束的也少,可能是家里孩子多,爸妈又要上班早出晚归顾不上吧。家家都是姐姐哥哥带弟弟妹妹玩,大的照顾小的天经地义,寒假里玩的最刺激最开心的就属滑雪了,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样的雪橇、雪圈和冰鞋,滑雪溜冰的"家伙"是一种叫"爬犁""冰耙"的玩具,五六十年代的爬犁都是用木头做的,也就像东北马拉的"爬犁"的缩小版。所谓的"冰耙"就是模仿现在的冰鞋,按自己鞋子的大小用两块木板固定两根8号铁丝,前后各拴两根麻绳,一前一后绑在脚脖子上,一副"冰耙"鞋就做好了。连部后面的"花果山"边,有两条大人特地为孩子们开辟的冰雪"滑道",一直延伸到营房边的小河边。我们争先恐后沿着山坡爬到高处,排好自己的"爬犁",然后一个接一个顺着雪道直冲而下,溅起的雪沫吹在脸上,一切全然不顾,技术不好的"翻车"了,所有"战车"碰撞在一起,吼叫声可以传到连部,特别是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就是放到现在也超级爽,超级刺激。技术超好的学着"林海雪原"电影里杨子荣那样,柱两根棍子往雪里一撑,一直可滑到小河边,那个劲好神气,好威风。这个季节河里的水早结了厚厚一层冰,足有40公分,扫开一溜雪就露出了冰面,"冰耙"在此一显身手,玩的好的和电影里的速滑运动员一样一样,"打牛"(模仿陀螺的一种玩具)也是我们男孩经常玩的玩具,伙伴们的"牛"都是用废旧螺帽和钢弹做的,把螺帽烧红再把钢珠镶嵌在螺帽口上,钢珠大于螺帽口,冷却后一只"攒劲"的"牛"就做成了,时常是大小不一,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可谓五花八门,找根小棍拴根绳子,"抽""的是一溜一溜的,牛"玩法很多,有比谁旋转的时间长,转的细,还有相互打比赛碰撞的,谁把谁碰死就算胜利,经常疯的裤子鞋子连棉袜子都湿透了,野的连饭也忘记吃,多数时候是被妈妈拿着棍子撵回家的……这抹不去的记忆还是留着吧。

失去的永不再有,现有的应该珍惜!如今的兵团四师七连毗邻国家"5A"级景区那拉提,借助兵团综合配套改革的全面深化优势,游园、广场、赛马场、花海已相继建成,早已是名付其实"花果山"了!这里的职工正迈着大步走向富裕之路。

编辑:木木 责编:赵颉

标签: 伊犁 花果山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