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新闻,华为公布了它录用的博士年薪。其中最高的是201万,最低的89.6万。而这些博士生中,不乏来自农村的“寒门学生”。
看到这个结果,“读书无用论”也不攻自破。华为是大家都知道的大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里工作,前途肯定非常不错。“寒门学生”真的没有必要感到自卑,出生时家庭没有办法选择,但只要努力就肯定会有收获。
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才是最轻的苦:
在西北地区一个偏远农村家庭里,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却培养出了4个优秀的孩子,他们分别考上了清华和北大。这对夫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才深知没文化的苦,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耽误孩子。
他们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再苦再难也不放弃。看到他们如此辛苦,周围一些人觉得不能理解。如果孩子能早早出来干活赚钱,父母就不用这么劳累了。这对夫妻则不为所动,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读书才是孩子承受的最轻的苦。
如果现在孩子不努力读书,未来肯定要吃更多苦。当这对夫妻培养出了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县里来人进行慰问关怀时,村里其他人才明白他们的苦心,羡慕他们能有这么长远的眼光。
生活是公平的,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报。上学时逍遥自在,等到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生活压力这么大。经常有人问,十多年寒窗苦读换取一纸文凭,这样付出是否值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尤其是对寒门学子来说,读书、考大学,是最直接的改变命运的途径。如果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以后也很难有翻身的捷径了。真正为孩子着想,有长远目光的父母,绝对不会轻易让孩子辍学,早早去打工赚钱。
说到“读书无用论”,也有人表示,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硕士、博士毕业以后同样找不到特别好的工作,起薪还没有一些本科生高。这是不是说明,“读书无用论”是站得住脚的?这里我们再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读书无用论”这个理论,究竟错在哪里?
只能举出个例,这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成功概率也不大
可能大家也发现了,“读书无用论”这个理论,能举出来的都是极为个别的例子,并不具备普适性。确实有个别学生,早早步入社会,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成功概率也不大。
抱有侥幸心理,即使不读书,也能有好的前程
每个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他们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使不读书,也能有好的前程。为了以后的那个“万一”、“可能”,直接放弃了现在的努力,是对自己前途发展非常不负责任的。
否定了努力的作用,在他们的认知里即使付出也没有回报
我们从小就知道,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则认为,即使付出了,也没有回报。有人说,你读这么多书,最后还不是去打工?这种论调是极其错误的,完全否定了努力的作用。
“读书无用论”这样的论调很片面,如果学生真的误信了这样的论调,无疑是在耽误自己。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三观还没有正式形成,很容易被这样的论调给误导。家长需要辅助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
付出就有回报,在付出过程中不需要多去考虑结果,只要奔着自己目标前行就可以了。如果大家在付出时都在犹豫、考虑,认为自己付出不值得,那么可能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孩子认真对待每件事,对孩子成长也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认真程度就决定了最终学习成果。这样一来,也能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对待学习、生活时不会选择敷衍了事,马虎大意。
一些学生容易被“读书无用论”误导,就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主心骨的学生,在听到这些论调之后,可能会一笑置之。没有主见的学生,则可能会觉得这些论调是正确的,从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
还有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很努力,但到了大学阶段却开始放纵自己,过着沉迷享乐的生活。大学生主要任务当然还是学习,如果因为其它事而耽误了四年的学业,是非常不值得的事情,肯定会感到后悔莫及。
在大学里,学生应该如何约束自己?
对高中生来说,大学生活是值得期待的。大家终于有时间有精力,来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到了大学里,是重要的事情还是学习,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毕业之后的发展问题,是学生必须要深思熟虑的,不能过一天算一天。
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学生,大家会发现身边有热爱学习的学霸,也有浑浑噩噩度日的学渣。在大学里学习生活,还是要做到有自己的主见,尽量不被身边消极事物影响,和积极的人多相处、学习。
【今日话题】读书是有用的,而且是最有用、最直接的改变命运的途径。寒门学生通过好好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身,改变家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