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段时间,通过和一些母乳喂养支持者聊天,突然发现对于她们,我们似乎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或者说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让我们从下面两个小故事讲起。
故事一
乳腺科门诊来了一位眉头紧锁的哺乳期妈妈,后面跟着一位怒气冲冲的男人。
医生:怎么不舒服了?
妈妈:可能是乳腺化脓了。
医生:化没化脓我一会儿会做出诊断,你先说说你怎么不舒服。
妈妈:今天刚出月子,月子里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右边乳房里有个硬块,怎么弄也弄不散。还请了催乳师通乳,连着通了几天,也没通开,反而越来越痛,越来越大,她就让我赶紧来医院了。
医生:有几天了?
妈妈:1个星期了。
医生:有没有发烧?
妈妈:没有发烧,就是因为没发烧,所以一直以为是堵奶,就找人不停地揉,要是发烧,早就来医院了,也不至于拖这么久。
医生:好些化脓的病人是不发烧的,衣服解开我检查一下。(医生进行查看后,也有些惊讶)怎么整得这么凶,右边大半个乳房都是又红又硬,你还能挤得出来奶吗?
妈妈:挤不出来了,完全堵死了。
这时候,身边的男士开口了:医生,这是不是那个催乳师害的,每次通乳的时候我媳妇儿叫得就和杀猪一样惨,是不是她给揉坏的?
医生:很有可能啊,现在这些催乳师又没文化,花几千块钱,学个几天就能拿到所谓的证书,就敢给人家乱整,反正整出事来就往医院推。
男人对着一旁哭泣的女人说:你看嘛,叫你早点到医院,非不听,非要相信那些人,这下好了,钱花了不说,还遭怎么大罪。
女人委屈地说道:我哪晓得她这么不靠谱,我都是听同事介绍的,说她怎么怎么厉害。
医生:这些人,为了钱,啥都敢做,我们经常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你这肯定是化脓了,去办住院手续,入院后输消炎药,我把回奶药开给你,一边回奶一边治疗,你这么严重的,我们准备明天开刀引流。
一男一女拿着入院证,忐忑不安地离开诊室。
医生自言自语:这帮催乳师啥的,怎么也没人管管,净给我们添乱。
故事二
晚上8点,乳腺科病房安安静静,走廊上空无一人,护士在治疗室里准备明天所有病人的输液药品,医生在办公室里写着病历。
这时候,科室门口出现两个人,一男一女。确切地说应该是三个人,男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尚未满月熟睡中的婴儿。女人手里提着个布口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放了些什么。
男人先探头往走廊上看了看,确认没有人,然后回头示意后面的女人跟着他,两人快步走进9-11床的病房,然后咔哒一声,轻轻的从里面反锁上了门。
走廊里又安静下来,只能隐约听见病房里传来电视节目的声响。
9-11床的病房里,只有中间的10床上有人,其他两位乳腺炎的患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晚上偷偷跑回了家。
今天刚刚入院的10床,咪咪,还在反复发热,此时的她身着哺乳装、带着月子帽、满脸的疲惫和绝望,半靠在床上,手里拿着电动吸乳器在吸乳。
原本俊俏的眉头随着吸乳器的一吸一放,却痛苦地纠结在一起。
听机器发出的声音,功率已经开得很大了,但从喇叭罩里,只能看到偶尔有一两滴奶水流入奶瓶。
这时候门开了,男人抱着孩子,和那个女人一起进入病房。
咪咪强挤出一点笑容,对着男人说:“老公,孩子睡着了吗,这位就是馒头妈妈么?”
还没等男人说话,女人面带微笑很大方地朝妈妈走来,说道:“咪咪你好,我是馒头妈妈,是一名母乳指导,希望我能帮到你。”
这位自称馒头妈妈的母乳指导,详细询问了咪咪的母乳喂养情况,仔细检查她的乳房及排乳情况,并做了记录。对咪咪使用吸乳器的错误方式予以指正,并指导她如何正确使用吸乳器。
二十分钟过去了,通过馒头妈妈的调整,咪咪使用吸乳器也较之前顺利很多,乳汁排出的过程明显顺畅了不少。
期间馒头妈妈拿出口袋里的一些乳房模型,给咪咪讲了一些基本的哺乳常识。
这时候,刚刚还在睡梦中宝宝醒了,小脑袋左摆右摆,小嘴撅着一撮一撮的,似乎在找着什么,当碰到包被的一角时,一口含住,使劲地在吮吸,还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这时候,三个大人都会心地笑了,咪咪也笑了,她知道,有馒头妈妈在身边,她放心。
馒头妈妈细心地指导着咪咪,什么是正确的哺乳姿势,如何让宝宝正确地衔接乳头,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吃到乳汁,如何判断他有没有吃饱。
在这轻松的氛围里半个小时过去了,咪咪终于在产后快出月子时,才体会到原来喂奶可以如此舒服。
想起之前每次被宝宝扯拽乳头的痛苦,被婆婆数落奶少时的委屈,被迫喝下各种汤水时的反胃,忍不住落下泪来,后悔没有早点找到像馒头妈妈这样有经验又靠谱的母乳指导,自己也不用遭那么多罪。
宝宝吃完后,馒头妈妈发现咪咪的乳房还有一些乳汁在淤积的部位没有排出,就用轻柔的手法,帮咪咪排出很多粘稠淤积的乳汁。
排完后,之前咪咪乳房肿胀的地方明显消下去不少,疼痛也减轻了很多。馒头妈妈说,剩下那些稍微有点肿胀的地方,很可能是发炎引起的水肿,让咪咪冷敷消肿,观察一下。
1个小时的服务很快就结束了,馒头妈妈临走前给咪咪留了微信,拉她进了自己的妈妈群,告诉她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她,还布置了一些小“作业”让咪咪完成,目的是巩固今晚的实操,逐渐减少宝宝奶粉的添加量,逐步实现纯母乳喂养。
宝宝吃完奶后心满意足的睡了,咪咪经过一个小时的学习也有点困了,和馒头妈妈道了谢,示意男人送一下。
就在男人打开门的一刹那,医生和护士堵在门口,旁边还站两个保安。他们一起把馒头妈妈和男人围起来。
医生和护士轮番数落了馒头妈妈一通,说他们这些催乳师又不是学医的,学历又低,没啥文化,啥也不懂,就为挣钱,警告她不要再到病房来,也告诉男人,不要再请这些社会上的人到病房乱整,整出问题算谁的呢?
馒头妈妈全程脸上挂着无奈的微笑,没有做任何辩解。
从事这个行业快4年了,当时她以催乳师的身份入行,这样的场景她见过太多。
记得刚做催乳师去医院服务的时候,就跟做贼一样,常常被人家这么说,曾经不止一次落泪,但现在早已习以为常。
帮助母乳妈妈顺利实现母乳喂养的初心,以及在这份工作中收获的感动,当然也有经济上的回报,让她坚持了下来。
她每天要与很多母乳妈妈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每年还要不定期参加业内或者医务人员举办的培训,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科学知识;
为了让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加全面,她还学习了导乐、婴儿语、产后康复等项目;每天还要在自己的微信群里答疑解惑,帮助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客户,提供后续支持。
现在的她已经不在乎别人是叫她“催乳师”还是“母乳指导”了,她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想想近几年行业内外的一些小变化,也可说是一些“小趋势”,让她坚信,迟早有一天,她们也能像产科病房里的月嫂育儿嫂一样,堂堂正正进入医院。
进入产房,协助妈妈进行标准的“三早”,让她们顺利开始母乳喂养;
进入产科病房,对产后初期的妈妈进行一对一的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在新生儿科医生配合下,真正拒绝奶粉,让孩子吃到的第一口奶就是初乳;
进入社区,帮助出院的妈妈处理哺乳过程中遇到的堵奶、白点、白泡等问题,为她们顺利实现母乳喂养保驾护航;
进入乳腺科,去协助医生和护士处理哺乳期乳腺炎症患者母乳喂养中的问题,保证她们排乳的通畅,加速疾病的康复,延续母乳喂养;
甚至可以进入写字楼、公司、企业,对背奶妈妈进行指导,让她们顺利背奶......
其实这些都已经不算是未来了,在近年来在各大机构的推广下,随着年轻妈妈科学素养的提高,人们对科学的母乳指导服务越来越认可.
她们不再迷信于只注重手法的传统催乳师,而是更愿意接受全面的指导服务,更加主动的参与母乳喂养的学习。
有些理念先进的医院,已经将母乳指导请到医院,作为产科的标配,提供指导咨询服务。
一些过去传统的催乳师,通过学习更多母乳喂养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步转型为“指导+手法”的服务模式。
甚至一些有职业抱负的护士们,也主动学习母乳喂养指导的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立志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科护士。
有些乳腺科医生也意识到,哺乳期乳腺炎症期间科学乳房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学习母乳喂养知识,并与当地有经验的母乳指导结对,形成良性互助。
最后,借用美国著名小说家作家威廉•吉布森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还不太均匀。”
我和馒头妈妈都相信,未来一定会形成一个由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乳腺科医生、母乳指导、母乳妈妈等共同组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让提高母乳喂养率不再是政策上的一句话,而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上。
看完全文,让我们再来看看《催乳师是“敌”是“友”,你怎么看?》这个题目,现在的你,可以辩证的看待催乳师这个行业了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