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孩子发烧了,一定要多穿多盖,捂出了汗,烧自然就退了。
「退烧」和「捂汗」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捂汗退烧」到底是我们的错误理解,还是确有其事?
捂汗就能退烧?
本末倒置!
很多大人喜欢给孩子发烧多盖,因为觉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烧。
「我就是这样的啊,发烧了喝热水闷在被子里出汗就好了。」
这样说,通常是发「退烧」和「出汗」的因果关系搞反了。孩子不是因为「出汗」才「退烧」,而是在「退烧」过程中「出汗」了。
捂汗退烧,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 + 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 41℃ 以上的超高热。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高热惊厥」,1 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致死。
因为捂汗退烧而造成悲剧,并不鲜见。
图片来源:网络
据国内综合报道,捂热综合征占儿童意外伤害的 46.2%,死亡率为 18.33% ,大约 15% 的病儿可能发生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 癫痫等中枢系统后遗症。
图片来源:《回顾性分析 81 例捂热综合征婴儿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防治》
孩子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表现症状,退烧的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让孩子更舒服。
除了捂汗,下面每一种错误的退烧方法,都可能给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任何退烧行为,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适一点。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最新的育儿知识,不盲从不盲目。宝宝的健康,值得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守护!
正确退烧这些方法科学又管用
1. 先测宝宝的体温
通常,我们会使用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不推荐水银体温计),来给宝宝测体温。
宝宝各个部位的发热体温不同。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如果额温、耳温、肛温≥38℃,口温、腋温≥37.5℃时,就认为宝宝发烧了。
宝宝发烧了,要不要赶紧给他吃点退烧药?
2. 看他的精神状态
不要死守38.5℃,重点看他现在有没有难受!精神状态还不错,能吃能玩也能睡,即使超过了38.5℃,也可以先观察。
● 适当增减衣物
我们可以随着宝宝的体温变化,帮他灵活增减衣物,总之,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体温上升期:宝宝的体温不会太高,会觉得冷、手脚发凉,这时,可以给他打开空调、适当穿衣穿袜;
在体温下降期:身体会通过排汗把体温降下来,宝宝会觉得热,这时,就给他适当脱减衣服、增加散热。
所以,宝宝的那一身汗是他发烧到一定程度,自发散热的结果,并不是悟出来的!
把宝宝裹成一个北极熊,不利于他散热,反而会迫使体温升得更高,出太多汗导致脱水!
● 及时补充液体
多补充母乳、牛奶、白开水、果汁、鸡汤等,帮他补充流失的水分。饮食上,需要一些好消化、有营养的流质食物,帮助身体对抗疾病。
酒精擦身、温水浴、退烧贴、暖水袋等,费力不讨好,就别再折腾宝宝了,宝宝生病期,需要多休息!
3. 正确吃退烧药
一般来说,宝宝因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情绪低落等各种不适,体温≥38.5℃(腋温)时,可以考虑吃退烧药。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目前,世卫组织仅推荐2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建议:
分情况用药。普通感冒、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幼儿急疹、流感引起的高热,可以考虑布洛芬;
单一用药即可。如果不得不交替使用,请先咨询医生,以免发生用药错误;
能口服就口服。一般情况下,退热栓更多适用于无法口服药的特殊状态,不用作首选;
感冒药+退烧药,很容易过量!相当于同一种药物吃了两次,对宝宝副作用大。
如果体温控制住了,或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好时,就可以考虑停药。
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安乃近、复方感冒药、中成药、退烧针等,都不推荐!
除了吃退烧药,日常护理上,我们可以怎么做缓解宝宝发热的不适?美国儿科学会有以下一些建议:
也许你会担心,宝宝发烧还开空调,会不会着凉加重病情?实际上,发热在高热期和退热期最怕的就是捂汗。正确使用空调,保持房间凉爽舒适,才能让宝宝更加舒服,也有利于散热。
宝宝发热不是很严重精神也不是特别差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家护理,但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要带宝宝去医院了:
孩子发烧,是每一个妈妈都会经历的难关。作为一个聪明妈妈,我们要选择对孩子最安全的用药方式,陪伴孩子度过最难受的那几天。
看了这篇文章,家长们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科学育儿从现在做起,更多婴幼儿育儿干货尽在公众号:婴幼儿育儿知识。您还想要了解哪些育儿知识呢?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立马给您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