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寒的不是“被逼捐”,而是“区区6元钱”!

心塞!

谁都不会想到,因为区区6元钱,竟然弄成了这样——

近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一名教师让未参加捐款的学生排队录像,并将视频发至家长群中,动员学生家长募捐。事后,经批评教育,涉事教师向家长和学生道歉。目前,经永顺县教体局局务会研究决定,对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教师谢某某进行行政记过处分,调离该校;对校长彭某某就地免职;对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覃某某进行诫勉谈话;对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这名老师太没有底线,该批评。

捐款变“逼捐”,该骂。

然而生气之余,我感受更多的,是心塞,是心寒。

因为,一切的起因,只是区区6元钱。在大城市,连一顿早餐钱都不够。

6元钱的结果是:

孩子们受到心理伤害,家长难堪加难过,老师行政记过,校长被免职……

那么,这6元钱的初衷,是什么呢?我们不妨梳理一下。

据媒体报道——

永顺县教育和体育局回应,经查,本次募捐是由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发起,募集款项将全部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救助有特殊困难的师生以及开展“园丁之家”等公益慈善活动。

先不要习惯性地假定“有黑幕”,毕竟,捐款的初衷即便不算“好”,至少不能算“坏”,目的是为了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

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募集款陷入了一个怪圈:

通过薅教育的羊毛,来拯救教育,让教育事业原本的受益者——学生及家长捐款,来补益教育事业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困难时胜、园丁之家)。

这种捐助,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如果把教育事业看作一个大家庭,主管部门比作家长,学生看成这个大家庭中的孩子,那这项捐助,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

家庭的目的是养育孩子,但现在家庭很困难,所以需要孩子出点钱养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到底是“家庭在养育孩子”呢,还是“孩子在养育家庭”呢?这个问题,恐怕很难扯清楚了。

之所以不能说这种捐款“很坏”,核心的理由或许是,“家庭”确实太困难了。

6元钱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既折射了部分家长的困窘,更折射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困境。

当然,即便相对落后的地区,家长也不会为这区区6块钱犯难;他们反感甚至恼怒的,是老师处理这件事的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对教育部门而言,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发展教育,离了人不行,离了钱更不行。6元钱不多,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汇聚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对教育事业,多少能有点补益作用。

但凡有点办法,想必也不会出此下策吧?

发展教育,关键在人才;留住人才,没钱不行。这恐怕是部分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最大困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如此,采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弄钱”,依然突破了底线,令人不齿。6元钱闹出这么大动静,恐怕也令始作俑者始料未及。

而网友,似乎也不必一味地谴责,多关注一下当地教育的困境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