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校外迁”有望迎来新高潮,北京将不再是教育中心了?

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双一流”高校是在不断加快异地校区和机构的布局建设。

5月中旬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将在京高校疏解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

北京人口太多,疏解高校成为首选

根据最新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被定位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四大战略中心,而“教育中心”则被悄悄拿下。

和深圳、苏州等城市“抢大学”不同,北京已经把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作为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十三五”时期,北京就提出:将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城六区高等教育不再校内扩建,不再新设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学校,不再扩大高校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的面授教育规模。

这样做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北京人太多了”,如果高校尤其是市中心的那些高校再扩大下去,北京的人就会更多。

2020年北京市共有普通高校93所,数量位居全国各省之首。在76所教育部属高校中,北京就占了25所,同样在全国各省市中居首位。高校数量这么多,在校学生规模自然不小。在2019年,北京光是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就达到107万多,占全部外来常住人口的八分之一左右。

北京的高校不但数量较多,而且比较集中。比如颐和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间这一块,就集中有清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多个校区。

所以,北京不得不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把高校列为重点选项。除了管控招生计划、成人教育机构不新增招收京外生源、不扩大高校规模外,北京还积极引导高校搬离市区,或是鼓励外迁办学。

自2015年以来,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诸多高校相继宣布,将在“郊区”新建校区。

而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还把新校区从市区外迁至郊区,本科生教育也从市区搬离。外迁后,老校区将转变为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创新基地和重要智库,教育功能得到疏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历史上的“京校外迁”

“京校外迁”并不是现在的产物,历史上早已有过潮流。1969年,由于形势需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等十三所重点高校被迁出北京,外迁至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办学。

改革开放之后,一部分高校回京复校,一部分形成两地独立办学的局面,比如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还有一则分则留在当地办学,比如中科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京未来不再是教育中心?

历史上的“京校外迁”,是根据指示,成建制、大规模外迁的,对后来的高校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现在的“京校外迁”,更多的还是高校自身根据办学需要做的校园建设布局的调整,一般都是在北京中心城区以外新建校区或者建设人才基地等形式。这个目前倒已经是比较普遍了,粗略统计,已有20所左右的北京高校在京郊建有校区,而且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也已在规划京郊的新校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估计会有更多北京高校“外迁”,甚至还将迎来一阵异地布局的新高潮。目前,北大已考虑将在雄安新区建立医学中心,光华管理学院在雄安开设分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则考虑在雄安建设新校区。

但是,这些学校的办学主体估计大多还是会留在市区校区。毕竟,首都城区的校区是谁也不会、也不敢轻易放下的。

虽然北京已不再有教育中心的城市定位,但只要好高校仍然集中于此,仍然会是全国的教育中心。选择到北京上大学,估计还将是广大学生的选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