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是真,真,真太难,上班一天累得够呛,和客户、同事、领导斗智斗勇不说,回家也不能消停,还要带孩子写作业,光写还不行,还得批改,光批改还不行,还得对。不对还不行,批不对就得面对老师的批评指责:你是个不负责任的家长,你家孩子我管不了...等等等,妥妥地逼人崩溃的节奏。
2020年底,一个江苏的中年爸爸终于崩溃了,愤而退出家长群,不想却引爆了舆论,将此事闹上了新闻联播,成为全国聚焦的大热点。
在全国上下齐声声讨老师和学校不作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客观地看一看问题呢。
1. 评价考核体系改变,庞杂事务压倒英雄汉。
老师作业都不批了,他们到底在忙啥?还别说,事还真不少,职称,教研,日常事务是老师头上的三座大山。先说职称,现在的职称评定,范围那叫一个宽泛,证书、学历、荣誉、成果一个不落不说,还得经过评议投票,也就是说,不但工作要干好,还得搞好人际关系。你说累不累心。前阵子焦作某中学老师的评选事件,就可以窥探一二。
教研也不省心,现在各种教育观点满天飞,各种创新学习的任务一股脑地向老师压来,不学习就是跟不上时代,不创新就是没有想法,把这些搞基础教育的老师忙的晕头胀脑不知所措。
现在社会透明度增加,个别老师出点问题,整个教师队伍一起学习,写感想。
不过让老师最头疼的,还是各种填表、汇报。明明是教务工作,现在大多都压在老师的头上,填表能解决什么问题?不管有用没用,上面要,你敢说没用?老师就得弄,没办法。
曾经不止一次地遇到过进行取消形式主义的会议,然后学习,写感受。其他材料也一样不能少。
这么多破事缠身,批改作业的主业反而在学校越来越不被重视,那就只能靠边站甩给家长吧。
2. 收入微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
老师的工作,真正要做好是要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的。你和我说他们还有两个大假期呢,那你还真不了解教师这个行业,这个假期不是真正的带薪休假,而是要备考,写教案,等等工作。认真地备课、逐个的批改作业,还要沟通家长(过去是家访),每天要把这些工作做完。几十年前,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仅仅依靠信仰和师德的支撑,就能辛苦地耕耘着。时至今日,社会在飞速的进步。可老师们的收入待遇很多几乎是原地踏步,仍在社会的最底层。试问,二十世纪都过去二十年了,按劳分配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我们还好意思用道德绑架老师群体,厚颜无耻的要求他们勒紧裤腰带无私奉献吗?
3.诱惑越来大,平衡早已打破
老师的工资待遇可以不涨,可是市场才不管这些,一边是市场上家长一掷千金的在校外砸钱;一边是学校干好干坏都差不多薪水的近乎僵硬的体制。社会教育机构,有偿补课等教育资源市场化行为早就给教育价值进行了量化,老师们面对的诱惑真真是越来越多,只要把师德轻轻的一丢,轻轻的压榨一下家长,马上就能发家致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背景下,即便那些恪守师德的老师,时间久了也难免内心失衡。管得多责任就多,国家尚且提倡减负,老师累死累活又图啥。
4.当代教育,打不得骂不得
现在为人父母的这一代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被老师打骂过,甚至体罚的阴影吧,我们不得不承认棍棒教育确实不得人心,也给很多孩子童年造成过伤害。但家长们平心而论,自己家的娃好说好商量,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教育成功的举个手。这个时候孩子在学校什么样子怎么才能让家长最直观的知道?让家长批改孩子作业就成了个别老师的上策,家长们看来的下下策了。在很多老师眼里,这样家长就能最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娃在学校是个什么样,内心就大致有个数了,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有老师。
现在的好老师真的很难做,同样好的家长也是很难做,都可以说是稀缺资源。让家长不务正业,不光是老师偷懒的选择。我们也迫切地希望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顾找来替罪羊打板子,结果打来打去,板子最终都打到了好老师的心上,冷了他们的热情,灭了他们的积极性,真就是放学后,学生没作业,家长也不用批作业,老师也按照要求“减负”了,家长,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答案么?
怕是最终还是家长买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