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魅夜
微博上有一个爆火话题:击垮一个成人,只必须一个“家长群”。此话题瞬间引发了7.2亿阅读量,8万多条的微博讨论。
话题底下全都是家长们血泪经历,平时敢怒不敢言的他们,终于遇到了情绪释放的出口。
而如今,在我们又发现,完全击垮一个成人并使其永不翻盘之日,只必须一个“鸡娃群”
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先让你娃变鸡娃。事实上,每个鸡娃背后的虎妈则更加辛苦。
《小舍得》中疯狂逼迫孩子学习的田雨岚和南俪,不仅要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而且奔波于学校和补习班。甚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为了让子女成龙成凤,她们拼完学校拼老师,拼完课内拼课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一切让我们看得窒息,但又格外真实。现实生活中,鸡娃的情况可能比这个更加猛烈。
可最后的结果呢?因为鸡娃,两个家庭差点毁掉,两个孩子差点疯掉,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01 虎妈把鸡娃发挥到极致。
《小舍得》的热播,让鸡娃一词再次火遍父母圈。娃到底是鸡还是不鸡,再次成了横在每个父母心头的一个难题。
对于各位虎妈来说,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不逼你一把,你长大了竞争不过别人,会恨我。”
而这句话更是被田雨岚运用得出神入化。看看她一系列的鸡娃操作,可以说360度无死角的碾压所有的父母,这种鸡娃的操作,让我们隔着屏幕都感到窒息。
家庭聚会,其乐融融,本来就是享受天伦之乐,放松的时候。我们的虎妈田雨岚在干什么,让孩子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演背圆周率,而且是背2000位的那种,搞得我都怀疑自己生了个假孩子,自己当了个假妈。
看着荧幕上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脸木讷的机械背诵圆周率,我知道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快乐,这就是田雨岚一个人的表演秀。
田雨岚的鸡娃可以说近乎疯魔状态,她也是妈妈圈中的风云人物。孩子上小她就定下了让孩子进入顶尖名校的志愿,为此她能付出一切。
她的喜怒哀乐全部由孩子的成绩决定,孩子考好了,她就觉得自己年轻了十岁,只要成绩不理想,立马变脸。
有一次她回家,看到儿子在玩,马上就发火了,上来就是一句“你作业做完了吗?没做完还在那玩?”,接着就是一顿教育。
她对子悠的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导,是看管,不给孩子留一丁点休息时间,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这也导致了后期子悠心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明知道孩子已经心里有疾病了,她仍不收手,买了昂贵的红酒,领着孩子去奥数大神那学习奥数。
当子悠强烈反抗时,她自扇耳光,疯狂地喊道:“我知道你辛苦,我不是一直陪着你吗,我这个妈还要做到什么份上。”
为什么田雨岚如此疯魔的鸡娃?因为以田雨岚为代表的妈妈们认为,现在的竞争压力大,想要孩子出人头地,就得先去抢到某个赛道上的位置。
在她们观念里,孩子未来收入水平,取决于今天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有限,你不抢就没有了。所以,不管如何先鸡娃就对了。
你能接受,孩子未来不如你吗?
02 佛系妈妈也被迫鸡娃。
看完了虎妈田雨岚的神操作,你是不是想说,虎妈们才这样逼孩子呢,佛系妈妈们肯定不这。我告诉你,在全民皆鸡娃的时代,佛系妈妈也得还俗。
前几年,网上疯传的5岁牛娃15页的牛逼简历,2岁娃娃满满当当的外语课程表,看到这吊打985、211才子的履历,在佛系的妈估计也坐不住了。
剧中,宋佳饰演的妈妈南俪,一开始就是妥妥的佛系妈妈。自己是学霸出身,又是公司高管和老公两人年收入近300万,所以对孩子们的教育很宽松。
她们的女儿欢欢,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跳舞,经常表演拿奖。
南俪也从不强求孩子学习成绩高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从未给孩子报过任何课外班。
直到欢欢在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45分,哭着要求妈妈给自己要报班。
因为全班只有包括欢欢只有4个孩子没有报班,其他学生都报了课外辅导班。
看着试卷上可怜巴巴的数字,南俪的内心是崩溃的。你不鸡娃,可周围全是鸡娃,你的孩子又不是天赋异禀,你说该怎么办?
你想佛系,让孩子慢慢成长,可周围的孩子不但在跑,还穿着跑鞋在跑。
你除了拉上孩子赶紧加入,还能怎么办?
南俪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快乐教育方式,到底是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阻碍孩子成长。
面对小升初压力,加上南俪在职场上也遇到强硬的对手,她意识到如果此时不鸡娃,孩子以后的路比她还难,于是开始把压力转嫁到在孩子身上。
“父母都是学霸,孩子怎么可能学习不好?”
“别人都能学会,你为什么就不可以?”
原本热情开朗的欢欢,发现父母不喜欢成绩不好的孩子,于是变得焦虑、敏感、暴躁,开始嫉妒和排挤成绩比她好的同学。
成年人的最大不幸,是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最大的悲剧是把孩子变成他们不喜欢的样子
所以原本优秀的子悠有了精神分裂的前兆;乖巧善良的欢欢变得自私冷漠,而这所有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在一条赛道上竞争。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足以让父母倾其所有的付出。
03 所有的孩子都只能走同一条路吗?
不管是虎妈田雨岚还是佛系妈妈南俪,她们最后都认为,成绩才是孩子教育的唯一考量标准。
实际上,我们知道一个“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装水的多少,取决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根木板。
人也一样,只有均衡发展,补齐短板,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要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有短板。因为一味地求全,有时候是最长的弯路,它会让你忘记自己的优势和真正喜欢的事情。
袁隆平是水稻专家,在水稻研发上独领风骚,没人会强求他去作画;姚明是篮球健将,你不能要求他把排球玩得跟篮球一样好。
等孩子们步入职场,就更加明白:人们都是在用自己的长板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而不是短板,你非要较劲,就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能强求每件事都完美无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把精力分散在各个事项上,最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样都做不好。
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每一个出色的人物,都是因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钻,形成了自己的专长。
事实上,教育的本质是摆脱现实的操控,而我们现在做得正好相反,孩子们被牢牢绑在一个赛道上,战战兢兢地过着独木桥。
内卷式的教育,造就了大批的鸡娃,并以我们“看不见”的精神健康为代价。这种情况下即使孩子成功了,也是得不偿失。
如果这是一种无奈和无力,那么家长们应该自觉,并守住底线,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绩从来就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优秀与否的关键,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被迫在一个赛道上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