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迈入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不仅意味着他们终于迈开了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同时也代表着,家长可以从繁重的家庭育儿当中轻松一些了。
然而我们在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喜的同时,很多家长却也面对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那这就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问题。
现在幼儿园基本的时间是早上7:30-8:00入园,晚上4:30-5:00离园。可是大多数单位的工作时间都是朝九晚五,更不要提一些“九九六”的高强度的工作了。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还好,晚上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大多数家长还没有下班。如果家里没有老人或亲戚帮忙接的话,接孩子放学还真是个困难事。
为了照顾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多家长也咬咬牙将工作带回家庭,但即便正常工作,下班时间往往匆匆忙忙,稍微有点事耽误,只能厚着脸皮让幼儿园老师帮忙照看一下。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幼儿园顺应家长的要求,慢慢有了“延迟服务”。
幼儿园也有了延迟服务
由于这样的“接孩子难”的问题,很多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就推出了延迟放学的服务。放学之后孩子可以在幼儿园呆到6点,甚至更晚。
幼儿园在延迟的时间当中,有的幼儿园给孩子们再提供课外兴趣活动;有的让孩子进行室内外的自由游戏,也可能提供一些餐点。
这样一来,可以跟大多数家长的下班大时间合拍,也可以满足少数工作强度大大家长更晚接孩子的需求,这样看来,孩子6点放学父母似乎接娃完全不用愁。
所以延迟服务不但缓解了家长不少的育儿压力,让家长可以安心完成工作,同时也为幼儿园创造了另一笔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其实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了。
幼儿园可以延时到6点,父母放学接娃真的不用愁?
然而延迟服务真的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吗?仔细分析,幼儿园放学时间延后其实也伴随着很多复杂的问题,父母们在选择的时候不得不多做考虑,毕竟有不少家长在尝试后也吐槽表示:随着延迟服务的增多,新的矛盾其实也有不少。
★孩子在幼儿园时间过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的小朋友本身年龄比较小,离开了自己的家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当中,本身对于孩子们就是一个心理的负担。
孩子从早到晚,在幼儿园要度过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虽然有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同龄玩伴的玩耍,但长时间离开养育者仍然会使孩子在身心上感到疲惫。在这个基础上再延长时间,会让孩子负担更重。
另外,看到同班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回家,孩子的情绪会比较低落。两个因素加起来可能造成孩子在幼儿园的延长时间内度过得并不愉快。
★有后续课程的孩子,反倒耽误了时间
现在不少的幼儿园的孩子在放学之后还有一些其他的课外活动。比如男孩子常常学习乐高,跆拳道,女孩子在课后要学习钢琴,芭蕾舞等。
如果延迟离园的服务不能好好管理,不能做到根据每个孩子的时间进行调整的话,会造成有的孩子赶不上后续课程的时间。
★延时的后续费用,需要家长来买单
幼儿园延时服务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当然这部分的费用最终还是需要家长来买单。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本来就不少,再加一份延时服务费势必给家长又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
况且延时服务的时间内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活动和餐点,应当如何收费等问题都会成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点。
除了家长有所顾忌,就连老师对此也略有不满
除此之外,延迟服务不但对于孩子和家长形成负担,就连幼儿园的老师也会有不满情绪。幼儿园的老师本身上班的时间就比较早,一般在7:20-7:30之间。并且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性质强度大,责任重,一天都在绷紧神经。
如果下班再延迟一个小时的话,老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就会增大。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很可能造成老师正常教学活动质量的下降。不仅如此,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甚至可能让老师不自觉地将压力情绪传导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老师下班的时间延迟,会让老师难以顾及到家庭。没有结婚的年轻老师还好,年纪大的已婚老师容易造成离职现象,老师流动性大的幼儿园必然教学水平会下降。
总的来说,延时服务有利有弊,具体还要根据情况来考虑
客观来说,幼儿园家长按时接孩子放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延迟服务对于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说都是“刚需”。延迟服务解决了家长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的烦恼。
但是幼儿园首先是教育场所,而非服务场所。幼儿园是否提供延时服务,需要从园所的自身条件去考虑。
有些幼儿园只为了多增加收入,在延时的时间只是看着孩子,老师在这个时间也比较懈怠,甚至有些幼儿园只让孩子看电视。
如果幼儿园要开展延迟服务,需要幼儿园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充足,管理得当;课后活动内容应当安排合理,费用也要做到合适。这样才能做到不但方便家长也能照顾好孩子。
写到了最后面: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还小,需要家人的陪伴和情绪上的安全感。优质的家庭生活,也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让孩子按时入园离园,让孩子有一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同时有一个放松的心理状态。
如果实在客观条件不允许,要选择延时服务的话,家长应当仔细考察幼儿园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幼儿园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孩子各方面的状况。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要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最适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