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祖国的未来,梁启超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所谓的“少年”即是学生也。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是我国的重中之重,或许正是这一考量,让许多教授专家对语文教材看得非常重。
如今的语文教材,许多优秀文章改的改,删的删,其中的原因却大多不被人们认可。诸如“去鲁迅化”,《荷塘月色》露骨色情,《狼牙山五壮士》不符合时代等等。就连欧阳修的著名作品《卖油翁》都被删掉了最后一句,而老师给出的原因则是:不能让学生们看到。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大师欧阳修的作品,讲述了宋朝官员陈尧咨和一个普通的卖油翁之间的故事。陈尧咨是宋代官员,为人虽然重视民生,办事果决,但却性情刚戾,动不动就杖毙犯人。
而陈尧咨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射箭。他能够百步穿杨,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够与其比拟,但是有一次陈尧咨射箭时被一个卖油翁看到。卖油翁见陈尧咨十箭中了八九箭,并没有惊讶,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尧咨笑着问卖油翁:“你也懂射箭?”卖油翁直白的说:“这没啥,就是手熟而已。”陈尧咨听了怒火直冒:“你敢轻视我的本领?”卖油翁却不害怕,只见他拿出一个葫芦,在葫芦口摆放了一颗铜钱,然后慢慢的把油从高处注入葫芦口中。
只见油一滴没洒的从铜钱孔中穿过,全部进入了葫芦里。然后卖油翁就对着陈尧咨说:“我也没有什么技巧,就是手熟而已。”这时陈尧咨才笑着把卖油翁送走。
在语文教材上《卖油翁》的故事到此为止,但是欧阳修的原版却还有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意思是这和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又有什么区别?故事不长却别具深意,告诉了我们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是一篇寓教于学的好课文,可是为什么偏偏要将最后一句删除?
这就不得不说说“轮扁斫轮”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庄子·天道》,说的是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工人叫轮扁,他擅长造车。而有一次齐桓公在读书时,轮扁却质疑齐桓公读的书是糟粕。
他认为道理要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授,而古代圣人早就过世了,圣人的书即使传下来也已经是过去的东西,因此都是糟粕。这则故事实际上是对书本知识和教条主义提出质疑,同时告诫人们要有怀疑精神,即使是许多人都认可的知识,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不得不说,“轮扁斫轮”的故事确实也有教育意义,但是却不适合学生。因为学生时期,他们更重要的是汲取课本知识,而不是去质疑怀疑课本。如果加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那么势必要对“轮扁斫轮”进行注释,有的学生还会问老师这个典故。
最后助长学生质疑教材,质疑老师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而言并没有错,甚至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对老师学校而言却是非常麻烦的,因此在编订教材时,干脆删掉了最后一句。
事实上类似这种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丁启阵就建议课文删除朱自清的《背影》,他认为书中肥胖的“父爱背影”只属于朱自清,且擅自翻越月台栏杆的行为容易教坏学生。
还有专家认为《岳阳楼记》也该删除,原因就是书中的“滕子京”充满争议,在范仲淹的文章中是个政绩斐然的好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贪污犯。甚至还有人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荷花时用“出浴的美人”作比喻,过于露骨色情,会让学生产生遐想。对此网友们却说法不一,有点建议与时俱进,有的却认为专家们有点矫枉过正,对此你怎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