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与《小欢喜》:给家长的几条建议,别让孩子怀着恨意长大

最近刷屏的热播剧《小舍得》中,有这样一幕,小学五年级的颜子悠,终于失控,冲着妈妈田雨岚大喊“你走,你走,我不想看见你!”。

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孩子能出人头地,做家长的也算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是有时候,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把孩子逼的太紧了?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辛苦吗?

上小学以后,孩子的作业量已经非常大了,有些孩子甚至每天要写到晚上10点,连上学和放学途中的公交车上,也能看到奋笔疾书的学生,偶尔看着他们背着身型完全不匹配的大号书包,也会觉得很心疼。

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在这个时代,竞争的军备竞赛已经从孩子开始了,别人家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自己家的孩子怎么能落后呢?

在一些学生家长中,辅导的数量和种类,已经成为互相攀比的方式,为了赶上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效果和进度,家长会无限增加孩子上辅导班的时间。

家长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培养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其中付出的辛苦,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到。

可孩子是否真正快乐,兴趣爱好有没有得到满足,有没有在社会关系里得到很好的融入?甚至孩子身体是不是真正健康... ...这些我们都关注到了吗?

颜子悠和乔英子的悲剧

在《小舍得》中,最让人心疼的应该非颜子悠莫属了。

子悠的妈妈田雨岚从小生活不顺利,吃了很多苦,父亲酗酒身亡,母亲在医院做护工,18岁以前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由于这种不好的经历,导致田雨岚内心一直很自卑,表现出来又是非常好强的性格,于是把全部的期望、价值感和自尊心的来源都放在儿子颜子悠身上。

田雨岚遵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子悠的学习抓得很紧,给子悠报各种培训班,同时参加各种竞赛。

家里有一面柜子,放的全部是子悠的奖杯奖状,甚至田雨岚自已宣称子悠的好成绩就是妈妈最好的化妆品,比整容还管用。

只要看到子悠考了第一名、拿了奖,田雨岚再怎么糟糕的心情都能马上舒畅起来。可只要子悠稍微发挥失常考了第二名,作为妈妈的田雨岚就会大发雷霆、怒火中烧。

如果跌出前三名,子悠面对的一定是更加猛烈的狂风暴雨。

田雨岚甚至为了让子悠多出时间上补习班,逼他放弃心爱的足球,即便儿子苦苦相求,也没换来守住自己唯一喜爱的运动的机会。

子悠以后想当生物学家,可身为母亲的田雨岚动不动就威胁要扔掉儿子养的小动物和他的瓶瓶罐罐。

在《小欢喜》中同样作为“虎妈”系的宋倩与田雨岚的管教方式如出一辙,女儿乔英子在重点高中读高三,每次都考年级第一,只有一次考到年级第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听到女儿成绩后,宋倩忍耐了一会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刚才我都没好意思说你,这次考成这样,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么办啊?!”

其实在现实中,能上重点高中,已经是很多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更何况是年级第二这么优秀的名次。

可宋倩并不满意,她对女儿英子过高的期望,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过度的焦虑,她觉得只要女儿不能始终保持第一的名次,这一次的考的不好,就会一直退步下去,甚至会导致高考的失利。

与子悠一样,英子也有自己的爱好,她很喜欢天文学,一直在天文馆做志愿者,将来的梦想是做一名天文学家。

有一次,知道英子要在天文馆演讲,宋倩怒气冲冲跑去制止,嚷嚷着要把乔英子从台上薅下来。

英子想要报考南京大学与天文学有关的专业,宋倩不仅无数次地打击乔英子,话里话外暗示她天文学不能当饭吃,还想尽一切办法制止乔英子报考南大。

最后,子悠在一次奥数考试中掀翻桌子跑了出去,患上了抑郁症。

而英子连续失眠34天,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压抑到极点,她对活着已经失去了兴趣,经诊断为躁郁症,发作时抑郁和躁狂现象同时存在,交替发生,让人痛苦不堪。

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的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爱孩子,可以对孩子给予厚望,但是孩子并不是父母弥补自己遗憾,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很多父母理所当然的把自己一切实现不了的梦想或是成就都放在孩子的肩上吗,让还未成年,还无法独立生活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前面提到的田雨岚和宋倩,其实由父母造成悲剧命运的,还有一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明星:郑爽。

郑爽母亲刘艳,曾像疯子一样培养她,在郑爽5岁时,为她制定了“十年计划”正式实施,先学舞蹈,培养气质,再学钢琴、长笛、声乐、表演、自行车、骑马、游泳、英语,还要独立完成一切家务。

刘艳抚养孩子的经验来自自身。她出生于沈阳市沈河区,小时候每天唱歌,跳舞,奔跑,做梦,父母宠爱但无所要求。她觉得正是美好的童年让她“啥也不是”,因此要求女儿不得浪费时间。

只有周六晚上,郑爽才被获准与表姐——也许是童年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玩伴,一同玩两个小时玩具,然后回家练琴,弹错一处,小棍打手,如果犯困,凉水就迎面喷来。

郑爽成名后,她的母亲在采访中曾提到渴望与郑爽交换人生,哪怕是一天也好。由于这种高压的教育和过度的期望,让郑爽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就是这种想要弥补自己的心理让很多家长给孩子施加过度的压力,同时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孩子的由于不堪重负,也渐渐的迷失扭曲,丧失了健全的人格。

成绩不是孩子唯一的目标

在未成年以前,孩子都是在接受父母价值观的引导,他们缺乏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此时,如果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价值观只有:成绩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除了学习,可以什么都不参与,甚至不在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孩子会把这个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觉得自己唯一的价值就是好好学习,如果成绩没达到父母的要求,那么自己的存在就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无忧无虑。

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从近年来的的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窥见端倪,青少年自杀率在逐年上涨。

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青少年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孩子其实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乐,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并没有比成年人的工作压力要少,加上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非常典型的弱势群体。

如果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价值感,那么等待孩子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

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毕竟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只会痛苦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活泼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抗压能力

孩子在未成年以前,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体系,他们对事物所有的判断和定义都来自父母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诲。

父母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跟孩子说明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幼稚。

只要说话引导的方式恰当合理,他们是可以听懂很多道理的,一定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学习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如果孩子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即便在沉重的压力下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总有疲惫倦怠的时候。

一旦到那时,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让他们知道成绩不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自己这次做的不好还有很多弥补的机会。

再有就是培养孩子一定的抗压能力,而抗压能力的培养切记不能通过打骂的方式来实现。

要让孩子对不好的结果负责,培养责任意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了不好的结果,是要自己想办法克服和解决的,家长只是辅助和提供建议的角色。

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看着自己的孩子平安快乐的长大成人,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意义的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