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只小蜗牛,只要我们不急躁、不焦虑,陪着孩子慢慢来,Ta一定能走得又稳又远。
——鹿妈
◆◆ ◆
作者 | 核桃君
来源 | 核桃编程营(ID:htbcying)
看到这样一句话: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回看周围,父母们各个匆匆忙忙,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生怕自己跟不上,更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
然而正如《菜根谭》所言,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那些聪明的父母,其实早就学会了“慢”下来。
“慢”出了一种心态,也“慢”出了一种境界。
成长以缓,不急于求快
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
养孩子亦有时,成长是缓慢的,是顺应自然的事情。
我见过家长为孩子背不会唐诗而发脾气,一打听才知道,这孩子不过2岁多。
有幼儿教育专家就指出,单纯的模仿和强记硬背,会让孩子大脑受损,压迫孩子记忆,让他们过度紧张,导致免疫力下降。
更深层次的,过早的强迫性记忆,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所以应了那句,欲速则不达。
家长太过追求“速度”,反而会限制孩子成长的速度。
作家龙应台,一次在淡水的小街上买花,5岁小男孩想用丝带在花束上打个蝴蝶结,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这都做不好吗?阿婆忍不住朝着孩子开骂。
但龙应台却安慰小男孩:慢慢来。
后来她在书里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父母“慢”下来,孩子才能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积累恰当的成长,收获恰当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应该用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陪着孩子,静待花开。
相守以真,不急于求利
有人说:长相守是种考验。而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考验更为厉害。
因为从我们决心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考验就已经开始了。
漫漫余生,我们都要和一个新鲜的生命相伴相守。
那么父母最需要的,除了爱,还有真,真诚、真实、真心。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里有一句很动情的话——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我们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为名不为利,一家人始终在一起,平安顺遂,便已经是一种奢侈。
而破败的家庭,往往始于父母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
例如他们赚不到钱,便拼命压榨孩子,从孩子身上赚取,哪怕是牺牲孩子的童年,破坏孩子的成长,摧残孩子的心智。
父母争则家乱;而父母不争,成全的是孩子的一生,他们才能得以顺其自然,健康成长。
杨绛《我们仨》
成为父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但做好父母,做需要几十年的耐心和力气。
儿女其实是我们手里的一碗水,要想水稳,不溢出来,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得稳。
于名利处不慌,于诱惑时不乱,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
这才是真正有见识有境界的父母。
教育以恒,不急于求成
教育孩子是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阶段的目标得有,但不能贪图片刻的成就。
柳宗元的《蝜(fù)蝂(bǎn)传》里,提到过一种好负重物的虫子,每次爬行时遇到东西,便捡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
就这样,它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前行也越来越难,直至最终累死。
那些孩子所取得的成就,终究只是漫长人生里的一处风景,总是迷恋这些,只会让你错过更广阔的天地。
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适当。
教育的哲学,正是“中庸”这两个字,不过头,也不缺失,讲究一个刚刚好。
《傅雷家书》里教导孩子:
“人这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要高潮不过分让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
孩子取得成就时不显摆,孩子失败了也不沮丧,不要着急,也别焦虑。
你必须明白生命的漫长,无垠的时间当中,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当下,那么我们所能收获的,也只有当下。
越是眼界开阔,越是前程远大,越是一分一毫都不着急。
身为父母,我们必须看到孩子,不仅要看到孩子开学结果,还要看到孩子生根发芽。
把4个孩子全部送进名牌大学的黑幼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没希望了,其实如果做到慢养,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
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结论。
孩子的教养要慢慢来,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
立竿见影的教育是神话,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倾注耐心的等待的过程。
慢下来,不再沉迷于抢跑,不再焦虑于攀比。
不只是孩子,我们也将收获很多。
*来源:核桃编程营(ID:htbcying),少儿编程教育行业领导者,超200万学员,随时随地为成长加分。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