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小舍得》的热播,“鸡娃教育”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所谓“鸡娃”,就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补习班、兴趣班,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为。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示例:
题干中的现象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幼儿园小朋友的简历长达15页,甚至里面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称号、名头,足以秒杀一众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我在看到这则新闻时,除了感到惊讶和汗颜,更多还是深深的担忧。
在这光芒的背后,是痛苦的付出,甚至可能会误入歧途。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童年本应是玩耍和无忧无虑的年纪,而这些小朋友却被父母送进了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奥数班和补习班,背着大大的书包穿梭在各个教室之中,不仅让他们经历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压力,甚至可能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也加剧的父母的压力。“预先鸡娃必先自鸡”,很多家长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自己也要提前学习那些知识,这让本就为工作繁忙的家长增加了额外的压力,而高昂的补习费用、报名费用也更是让家长雪上加霜;再一方面,更会加重“教育焦虑”的社会风气。一家孩子补习,其他孩子为了不被落下,也只能报名。你补一家我就补两家,长此以往,这种“教育内卷化”终将会波及到所有人。
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除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之外,校外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都是必不可缺的因素。只有找准病根,我们才能下好药、下准药、下猛药。
首先,父母应当扭转教育观念。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应以子女意愿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的转移到子女身上。平时应当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孩子现在的学习状况、学习压力已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进行引导,如需补习课程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好的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其次,课外培训机构做好自身规范。在宣传时应遵守《广告法》中的相应法律规定,避免过度宣传、虚假宣传或是营造焦虑氛围误导父母报班。
再次,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应当加大对于课外培训机构的检查,包括课程设置、宣传物料、教师资质等,对于夸大宣传营造教育焦虑的机构应当进行劝阻、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进行适当处罚。
最后,教育资源优化,平衡入学制度。一方面在学区内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更好的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入学制度,比如随机抽号等方式,避免出现以特长论英雄的升学机制。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让我们耐心等待,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