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暇之余看了湖南卫视原创育儿观察类节目《谁知盘中餐》。
节目中的孩子都是来自大城市的二胎家庭,他们5--13岁,一起到农村体验生活。
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知道农耕劳作的辛苦,从而珍惜粮食,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劳。
除此之外,二胎家庭的教育问题也是大看点。
就如同澳牧进口儿童牛奶所说的:
以爱为核心,以劳作为途径,以探讨为牵引,为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观众与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一期节目中,10岁的朱天乐(朗朗)、6岁的朱宸希(开开),还有11岁的李玥潼和8岁的李玥仪,他们二胎之间的相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朗朗和开开是二胎相处的楷模,相亲相爱兄友弟恭,是每个家有二胎的父母们梦寐以求的。
李玥潼和李玥仪兄妹俩典型的相杀相爱型,哥哥时刻在“欺负套路”妹妹,惹的妹妹眼泪鼻涕一把流,他们的相处方式是大部分家庭二胎相处的常态。
有研究表明:
在二胎家庭中,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一直都存在的——在3-6岁的幼儿阶段,平均每10分钟发生一次;6岁之后,每小时发生3-4次。
天啊!本来生二胎是为了手足情深,没想到鸡飞狗跳。
△兄友弟恭的朗朗开开
他们俩兄弟是节目中最受欢迎的,圈粉无数,大家都被他俩软化了。
10岁的朗朗成熟懂事,富有爱心、喜欢助人为乐、关心体贴弟妹,平时说话时成语接二连三、脱口而出,说明他的基础学识掌握的特别的稳固。
最让人感动的一个画面是,朗朗他们辛苦了一天,他给大家做了炒饭。
尴尬的一幕发生了,因为劳动大家的饭量都大增,炒饭做得少了。
懂事体贴的朗朗,想着如果告诉大家他没有吃饱,弟弟妹妹们肯定会分他吃,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有吃饱。
于是,朗朗选择一边忍住眼泪自己饿着肚子,一边默默地看着大家把饭吃完。
6岁的开开和哥哥一样爱助人为乐,他情商高会说话会办事情,还是个金句大王,说出来的话富有哲理。
他们几个第一次独立做饭那天,怎么都点不着火。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开开灵机一动,说要去找昨天帮我们的那个小哥哥来吃饭(真的是来吃饭吗?)。
找到小哥哥,开开殷勤邀请:请你去我们家吃饭。
心知肚明的小哥哥:不用了,我去你们家玩吧。
就这样,聪明的开开成功就把点火的问题解决了。
同组的彤彤和安安姐俩因为小事情吵架开开看不下去说:我们是来这体验生活的,又不是来打架的。
后来发现姐妹俩根本听不进,就一脸疑惑地问:你们在家也这样吗?你这还能叫姐妹?
这就是开开所说的话,不是亲耳所听,很难相信这是一个6岁的孩子说出来的。
△相爱相杀的玥潼月仪
四个孩子住一屋,第一天,年龄最大的并且有领导风范的潼潼就给四人的劳动做出了分工和安排。
他是这样分配的,最轻松的活他干,最累最脏的活让妹妹干。
第二天,兄妹俩一起去田间劳动挑粪,潼潼嫌臭躲得远远的,最后看到不干不行,他再次提出分工合作:
“我舀,你挑。”
妹妹一口应下,但是因为两担粪太重了,她担不起,妹妹只好哭着求哥哥:“你是我哥,你得帮我。
潼潼还是坚决的拒绝,不管妹妹,他认为妹妹就是娇气偷懒,既然一开始答应分工,不管如何都应该自己完成。
他认为哥哥并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就应该保护妹妹,兄妹之间的界限被划得特别清晰。
看到这,大家都认为潼潼太过分了,连在观察室的潼潼妈都看不下去了,说儿子得做法让她伤心。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的:
“在所有的亲情关系当中,兄弟姐妹是互相陪伴、互相扶持的时间最长的。兄弟姐妹,是每个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厚礼。但是这份厚礼有个特点:它的价值,要随着岁月的流逝、孩子的长大才能慢慢体会到。”
这也是妈妈希望参加这次节目,哥哥能够成为妹妹可以依靠的人。
从孩子的相处,我们也能够看出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在指责孩子不能好好的和弟妹相处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都做对了吗?
我们看到很多兄弟姐妹不睦、甚至反目成仇,原因不是因为父母生下了弟弟妹妹,而是父母在处理关系时,“厚此薄彼”,让孩子对立起来。
1.你是大的、你是男生,必须要让着小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二胎家庭最毒的一句话是什么? 最高赞回答: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
这听起来是一句没有毛病的话,但是你品,你细品,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杀伤力很大,这句话对老大来说太不公平,本来有个弟弟妹妹是为了相互分担,并不是为了委曲求全。
老大再大,还是个孩子,也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注。而不是为了照顾老二,强行让老大懂事、谦让,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不爱自己,而老大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老二,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和老二好好相处。
对着镜头,玥潼说出了跟妹妹吵架的原因。
每次吵架,妹妹一哭,父母就会教育他:
“李玥潼,你是男生,你要成长,要自力更生。就因为我是个男生,他们就不管我了”。
“妹妹不能受伤害,我也不想受伤害。”
胡可曾分享过:自己以前也是这么教育安吉的,可安吉并没有变得听话懂事,反而某天跑到小鱼儿背后掐着小鱼儿说:我这么惨,都是你害的。
所以,家长对孩子说”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这句话时一定一定要慎重。
2.处理二孩矛盾,像马爸爸学习
兄弟姐妹吵架的场景很常见,但能做到淡然处之又能正确处理的父母并不多见。
节目中马晨焱的爸爸妈妈就是典型的育儿专家。
哥哥马晨焱是个小演员,有这个年龄阶段男孩子特有的习性,调皮、欺负妹妹,父母还没有走,他就把妹妹欺负哭了。
妹妹哭着去找爸妈告状:
“我真的很讨厌他,我不要理他了。”
如果这一幕发生在一般家庭,估计哥哥肯定要受到恶批,因为哥哥错在先,他先欺负的妹妹。
但是,我们看看大师父母是如何处理的呢!
第一,他们先让妹妹去跟哥哥讲道理,先让妹妹自己处理,他们并没有着急插手,给妹妹锻炼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
第二,妹妹自己无法处理矛盾时,他们叫来了哥哥,爸爸先肯定了哥哥,说哥哥是想和妹妹玩才这样做的,而不是像一般父母一上来就指责质问:“你为什么这么做?”
马爸相信哥哥的出发点是为了和妹妹玩,而不是欺负妹妹,不给哥哥“帖标签”。
第三,肯定了哥哥想和妹妹的想法后,又立马告诉哥哥妹妹不喜欢这样的玩耍方式,并且通过情景带入的方式,让哥哥体会妹妹的心情。
爸爸故意去逗弄并不想接受逗弄的儿子,哥哥也很不喜欢,马爸说:
“妹妹刚刚也跟你一样,根本不想跟你玩,你还非要跟她玩,你看你是不是也不开心?”
最后,两个孩子握手言和,马爸教育哥哥时,既让哥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照顾到了哥哥的情绪,让哥哥心服口服。
李玫瑾教授说过,两个孩子起争执时,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护小的上面。
不得不说,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家长们的必修课,因为你处理得好,不仅可以修复亲子关系,还能促进两个孩子间的关系融洽。
3.给两个孩子分别的专属感
很多父母在处理二胎关系中,为了避免孩子有冲突,特别强调“公平感”:给每个人买一样东西,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礼物……
父母以为这样做一碗水端平了,孩子不会有矛盾。但事实是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需求、性格爱好都是不同的,对老大是蜜糖,对老二就可能是砒霜。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说:
每个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专属感,每个孩子都需要单独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让老大和老二知道爸爸妈妈爱他们,在爸爸妈妈心中,他们是同样重要的,彼此无法替代,他们是唯一的存在。
在这个世上,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血浓于水,割舍不断,那便是手足之情,是二胎。
但是要他们“相亲相爱”,还是“互虐相杀”就看你如何引导了。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给予孩子足够53的关爱和支持,相信他们一定会一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策马扬鞭人间繁华,成为风雨同舟的亲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