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没有参加高考,却直接上了北大读书。因为他是保送的。
“保送北大”的经历,在撒贝宁自己曝光之后,已经成为了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了撒贝宁身上另一个独特的标签,在网络上传播着。
保送,一直都是除了高考之外另一条通向大学的道路。
只不过走这条路的人比较少,大部分人选择了容量更大的高考。
但是不可否认,通过各种竞赛直接保送的录取方式,也一直为不少大学输送了真正的人才
竞赛保送生,一直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因为可以不用参加高考。
而除了竞赛保送生之外,还有一类人也是每年高考中众人羡慕的对象,那就是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与竞赛保送生,虽然二者进入大学的途径不一样,但是最终都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从这一方面来说,二者殊途同归。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二者又会展现出怎样的差距呢?
这一点,很多人上了大学才知道。真相现实又骨感。
高考状元与竞赛保送生之间的差距,是努力和天赋的区别
高考状元和竞赛保送生,虽然最终的结果都一样,能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
但是从本质上讲,二者仍然存在一定区别。
竞赛的难度要远远高于高考,目的是为了从全国各地筛选出寥寥几人,在把他们提前录取进大学,并且为这部分极少数的人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
而高考相对而言的难度就更低,面向更多的学生,选拔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竞赛保送生能从难度更高,挑战性更大的竞赛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天赋。
而想要成为高考状元,则需要各科成绩总和达到最高,这一点依靠的是努力。
所以,竞赛保送生和高考状元的区别,本质上就是天赋和努力的区别。
而二者之间是有差距的:
有天赋的人,依靠自己天赋就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努力;
但是天赋没有那么好的人,只有选择努力。
而在我们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人,带着天赋出生。
别人拼尽全力才能做到的事,他们稍稍用力,就能做到。
可以说,那些竞赛保送生本身就具备考上名牌大学的条件,只要时机成熟,考上名校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高考状元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其中又有多少辛酸和汗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竞赛保送生和高考状元,就是如此。
二者之间看似都差不多,但其背后的差距,现实而又骨感。
老天爷赏饭吃,却并一定是铁饭碗
竞赛保送生和高考状元实际上代表了我们生活中的两类人,一类人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人,一类是依靠自己找饭吃的人。
天赋型的人生,无疑要更加轻松和惬意,但却又极不稳定。
因为天赋终究会有消退的一刻,天才也会有江郎才的时候。
除此之外,生活中由于缺少努力经历,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又让他们显得格外单薄。
清华大学张昆玮就是一个例子。
张昆玮就是一个纯正的竞赛保送生,保送清华后,又进入了清华最好的计算机班——姚班。
上大学时就已经成为轰动竞赛圈的风云人物。
毕业后,直接获得世界名企的工作岗位。
可是他面对不了名企工作时高强度的压力,最终选择在自己老家晋中一个二本院校里教书。
虽然每个人关于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张昆玮两段生活轨迹的跳跃却足以说明天赋型人生的不稳定性。
老天爷赏的饭吃,却不一定真的铁饭碗。
相比较于天赋型人生,努力型人生的更加稳定,虽然他们要过得更加辛苦。
他们信奉一个准则,那就是努力和过程的意义。
只要自己投入所有到过程中,结果无论怎样都不会太差。
有一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天赋有时候未必是一件绝对的好事,有时候它也会让你成为温水里的青蛙。
等到天赋褪去的时候,你再想要从热水中跳出来时,自己已经被煮熟了,再也使不出力气了。
如果你没有天赋,大可不必失望,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天赋都是一样的,而努力也同样有用,也可以让你过上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有天赋,请珍惜自己的天赋,同时用努力让自己的天赋保持住并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