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睡了吗?”临近毕业,准毕业生在熬夜爆肝码论文时,不忘在社交平台问候“博士论文造假”的翟天临。今年也不例外。稍显意外的是,今年翟天临站了出来,通过个人实名认证微博发文:“如果骂我能帮助大家缓解论文季的压力,那我觉得被骂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骂翟天临,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后发现,仅一年时间,部分店铺内的论文查重价格就从140元飙升至1380元,去年7月甚至高达1980元。这反映一个现实,毕业生的论文查重负担越来越重。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论文查重能真正杜绝毕业论文抄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吗?面对各种论文查重乱象,我国高校该做些什么?
有人认为,毕业生越是抱怨毕业论文压力大,说明论文查重越有价值,翟天临也为“推动”论文查重全面开展“做出贡献”。一个能写出原创论文的毕业生,是不会怕查重的,只有从网上拷贝、黏贴拼凑论文者,才会为通不过查重而烦恼。
然而,从查重的机制看,以查重率来评价一篇论文的“原创性”,并不合理。首先,查重无非是对文字进行对比,只要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制,通过改变语序,翻译为英文再翻译回来等洗稿手段,就可把一篇别人的论文,“洗”成能通过查重的“论文”,而这一“论文”并无任何创新价值。论文查重的这一原理,也为查重、降重创造了商机,有的机构就专门做为论文降重的业务。其次,任何创新,都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一篇论文,引用已经发表的论文,是很正常的,只要合理引用并注明出处即可,而高校对毕业生提出的查重率要求,把合理的引用也视为抄袭,这并非鼓励创新,因其违背学术规律,必然会催生“洗稿”、“降重”等弄虚作假问题。也就是说,严格的论文查重要求,不是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上,而是用在怎么应付查重上。
说到底,查重是采用技术手段检测论文存在的抄袭问题,因此,也就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应付。要确保论文的原创性以及质量,不应该依靠这种技术手段,而应该发挥导师的作用。试想,如果导师能严格要求学生,从开题,到开展调查、研究,再到撰写论文、修改论文,都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问题,还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吗?
对于我国本科毕业生,以及专业硕士,是否要撰写毕业论文,一直存在争议。反对撰写毕业论文者认为,要求所有本科毕业生,以及定位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硕士,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哪有那么多的创新?欧美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并不要求专业硕士撰写毕业论文,对于本科毕业生,就更不需要撰写论文了。而支持要求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者认为,如果不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我国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会降低,虽然毕业论文不可能都有创新,但是,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一定学术训练。
欧美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是通过提高课程教学难度,严把课程教学质量关,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简单来说,根本无需毕业论文这一道程序来为培养质量把关。而我国大学教学,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严,因此,希望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好歹也把把关。然而,平时都对学生要求不严的教师,会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严格要求吗?严格要求意味着教师要投入精力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过程评价。如果有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也就无需查重了。
不强调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而强调论文查重,必然会导致论文查重滋生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学生也就有“双重负担”,一重是精神负担,认为这样的查重毫无意义,不过就是为了达到查重要求,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长与进步,但却不得不做,因此,每年到了毕业季,“责怪”翟天临就成为一种吐槽方式;另一重是经济负担,学生要为查重、降重花不少钱,可谓劳命伤财。
可以说,浩大的、波及所有学生的论文查重,就是学生培养的形式主义,这是无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破除高校的“唯论文论”,改革高校考核评价教师的体系,引导教师把精力用到人才培养中,精耕细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