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如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即是胃有宿食,脾胃不和的缘故。如入睡后四肢抖动“一惊一咋”,则多是白天过于疲劳或精神受了过强的刺激(如惊吓)所引起。
调理步骤
1、脾经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2、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3、心经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推为泻,称清心经、
功用:清心经:清热泻火、养心安神
4、肝经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推为泻,称清肝经。
功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5、天门穴位置:两眉之间向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交替由下向上直推,称开天门
功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6、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方法:用掌心摩,称摩囟门;
功用:镇静安神、通鼻窍。
注意事项:正常前囟在生后12~18个月之间才完全闭合,故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7、小天心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
操作方法: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