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意识增强了,对教育更加重视了,另一方面常被人们忽略,就是家长不得不上心。
以前80、90后学生上学时,家校唯一的联系可能就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负责教学,家长负责管好孩子生活,学生回家之后自己写作业,第二天拿给老师检查,那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的参与度不高。
现在完全不同了,家长要给孩子批改作业,还要在家长群里反馈,定时完成家长群内的任务,学校的各种大小活动都要参与,有家长开玩笑说,就差替孩子上学了。
家校关系是更“亲密”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也更高了,但是家长却并不开心。
教育界出现“怪象”
教育界逐渐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除了前段时间被批评的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还有上过新闻的老师在家长群中给家长布置任务以外,现在又出现了新“怪象”,让不少家长有苦难言。
现在有的学校会让家长中出几个志愿者到学校门口执勤,有的学校是只要求学生上学的时间执勤,还有的学校是早上上学时间、中午放学时间和上学时间、下午放学时间四个时间段都要有家长执勤。
只在学校门口执勤还好一些,一周也用不上几个家长,轮流周期会长一些,可是有的学校会在校门口安排很多个执勤点,还要在学生上下学的公交站点和必经之路执勤,这样需要的家长数量就很多,志愿者不够,那就只能“被自愿”。
有家长发帖吐槽,孩子学校不仅强制家长执勤,还让家长轮流到学校打扫卫生,作业家长批改,学校保安是家长当,连值日也是家长的活,当代家长是不是太忙了点?
学校的“快乐”建立在家长的“痛苦”之上
现在要求家长执勤的地区和学校还真不少,学校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但是执行方法似乎欠考虑,人民日报曾公开批评过两次关于学校要求家长执勤得事件,两次事件的爆料者都是双职工家庭。
记者曾到某学校采访,据学生所说,本来学校是征集自愿的家长执勤,但是时间长了家长也有事,为了公平学校后来安排每个家长每周执勤两次,从自愿变成了强制性。
最受影响的就是双职工家庭,单位请假难,学校要求了不去还不行,根本找不到解决对策,学校和家长缺少沟通,甚至把家长当成免费劳动力。
学校让家长轮流执勤,“家委会”成了工具人
有家长投稿,现在学校让家长执勤还有一个特点,学校一般不会直接安排,而是让家委会去安排,还有收班费、买礼品等等,都是家委会负责。
某些家委会已经变了味,失去了家委会存在的本质,已不是站在代表家长的立场的发声组织,而是成了学校的“工具人”。
家委会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家委会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来,家委会是由在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咨询的自治性组织。
由此不难理解,家委会应该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为家长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同时向学校提意见,建立更好的家校关系的,但是现在却变了味,有的家长甚至特别理直气壮的说,家委会本就是替老师处理琐事的。
确实家委会的工作很多,无论是帮老师收班费买资料也好,还是协助学校举办活动也罢,初衷都应该是向着家长的,可现在有得家委会变成了巴结老师的工具,也成为了学校变相压迫家长的工具人。
写在最后
家校关系确实很重要,但是不能以此来绑架家长和家委会,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支撑,但不能因此越界 。
学校和家长要多一些沟通和理解,不能强制性要求家长执勤或者打扫卫生,这些事家长可以做,但是这不是他们必须做的。
家委会是联系学校和家长之间很重要的桥梁,很容易吃力不讨好,所以也很不好当,承担的责任很多,所以需要那些不计较做多做少,一心为家长和孩子,有责任心的家长来负责,不要让家委会变了味。
对于以上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