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不知道大伙还记不记得,自己班里的学霸,都长什么样?
反正我是能记得。
因为虽然年年考试都垫底,但是我给自己的目标,永远都是难度直接拉满的。
换句话说,就是要向学霸看齐。
在我的印象里,学霸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衣着朴素、步态迥异、交流不畅。
而且,眼球的转动频率不算太高。
这些我是都模仿过的,尤其是在衣着朴素上,模仿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
但是受限于所见过的学霸,通常都是其貌不扬,所以我这副英俊的皮囊,也成了我成为学霸路上最大的障碍,让我始终没能考上北大。
人不可貌相的道理,谁都懂。
而我在被外表“过于普通”的学霸支配了十几年后,也确实从没敢以貌取人过。
但在网上,却有的是那见谁都敢嘲讽的人。
这不前两天,北大的“韦神”就因为过于朴素,在网上被人给笑话了。
上课不会的问老师,老师不会的问“韦神”
韦东奕,北大学子口中的“韦神”。
他不仅以满分获得了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还斩获了很多咱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奥数竞赛大奖。
在他从北大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2018年,他又在北大完成了硕博连读,获得了博士学位。
到了2019年,作为90后的他,已经成了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研究员。
由于“韦神”的数学天赋过于异禀,所以在北大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上课不会的问老师,老师不会的问韦神”。
“韦神”的滑铁卢
学业有成,事业顺利。
从事数学方向工作的韦神,看上去完全有希望成为学术界的新星,为科技进步做出无可取代的贡献。
然而,数学的天赋却掩盖不了他外貌的“短板”。
前几天,借着高考前夕的热度,清华和北大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于是,就有人进入北大,希望采访几位在校的北大学霸,谈谈在北大求学的体验。
但这人可能也是眼神不好,明明是要采访学生,却楞是拦下了手里正拿着三个馒头和一瓶水的“韦神”。
聊完了在北大的求学经历后才发现,原来这人压根不是北大的在读学生,而是北大的任教老师。
鉴于韦神的外貌过于普通、生活过于朴素,而且回答问题时磕磕巴巴,全程“低情商”,所以视频被发到了网上后,立刻引来了一众人的“群嘲”。
我翻了翻那些评论,说实话,都给我看乐了。
因为那些笑话“韦神”的人,说来说去都没绕开几个问题:眼睛小、发型乱、口齿不清、情商不高。
就差把“长得丑”直接说出来了。
可是这些“张嘴就能来”的人,除了键盘比人家好之外,又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呢?
何为寒酸,何谓高贵?
“韦神”的这波“喷”,挨得其实不算亏。
因为以貌取人、以点概面,本就是一些人“强行优秀”的遮羞布。
但是你知道那些看上去像是“扫地僧”的人,又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
“布鞋院士”李小文,遥感领域的泰斗。
一天一瓶酒的他,用了20年的时间,让中国遥感领域从落后,实现了超越。
“乞丐校长”张桂梅,杰出教育人的楷模。
12年如一日的她,用透支健康,把1600多名女孩送出了大山。
他们为2021年奉献着自己,却享受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
这本就值得令人尊敬。
即便是不提他们做出的贡献,至少我们也应该明白,他们外表的朴素,并不是享受不起“享乐主义者”的高品质生活,而是把心思全用在了事业上。
虽然拜金和享乐可以让人看上去冠冕堂皇,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人的价值上后,就能清晰地看出,到底什么是寒酸,什么才是高贵?
写在最后
对于韦东奕来说,出国深造、留洋发展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在诸多选择下,他还是留在了国内,用自己的所学去攻克难关,用自己的思维去启迪学生。
虽然不善言辞,不注意外表,但是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却完全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在若干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将会和我们有所交集。
再有几天,高考就要到了。
虽然我们很难成为第二个韦东奕,但是考进北大,当韦东奕的学生,看上去也挺香。
加油备考吧,希望在三个月后,你可以在线下看到“韦神”。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