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听说过“啃小族”这个概念吗? 啃小族,一方面是指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保险,全靠儿女奉养的“老人” ;另一方面则是指依靠子女成为童星,获得高关注度的“明星父母”。
前者我们暂且不提,今天我们却要好好说一说后者。
在最近热播的《以家人之名》剧中,有个人物叫“唐灿”,她既是女主李尖尖的闺蜜兼同学,也拥有一条独立完整的事业线——童星出身,长大之后想要演戏,当演员。
但在这条看上去风光靓丽的事业线背后,却藏着“啃小族”的影子。 唐灿从小就是童星,拍戏拍广告,为家里挣了两套房,她的母亲也以此为傲。有一次,在明知道女儿考了倒数第一的情况下,却还是跑来学校给她请假,让唐灿出去拍广告赚钱。
最可悲的是,等唐灿长大之后接不到新的邀约了,她的母亲就开始一边花着她赚的钱,一边嫌弃她赚不到更多的钱。 无独有偶,在前几天,一位名叫“佩琪”的3岁小网红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这个小女孩,在短短的半年内,体重飙升50斤,目前已经接近100斤。
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数据堪称“恐怖”。 但与网友们的担忧完全不同,在短视频账号的标题中,佩琪父母某些不可言喻、不可理解的兴奋却溢于言表。“2岁半50斤”,“3岁已经超过60斤”,“70斤”,“马上突破100斤”
“爸爸又带着她去吃砂锅米线,真的是要养猪”
“70斤3岁胖妞胃口不好,战斗力太低,爸爸说弄‘补药’”
“吃饭几秒钟吃完,是要超过100斤吗?”
……
点开一个个视频,里面全都是佩琪正在吃“烧烤、冰淇淋、蛋糕、酱肘……”等高热量食物,而她的父母,正在一旁不停地喂她,轻声慢语地……哄骗她。
当网友表示自己的担心时,佩琪的母亲却在评论区回复说,“她爸爸,一个没用的男人,也不赚钱”。而佩琪的爸爸也提到过一句,“盈利是有一点点的,可能就是几百块。”
所以在网友看来,佩琪的父母并不是不拿孩子当赚钱工具,而是还没来得及——让孩子赚更多的钱而已。
我们再往前翻一翻新闻。 今年7月份,浙江慈溪一位少女岑某诺凭借“一天能写2000首诗”的简历成功出圈,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网传的这份简历里,14岁的岑某诺已经是3个品牌的创始人,另外,她还自称一天能创作300首词牌、15000字小说,11岁出版诗词集,12岁写小说,同时出版666首原创诗词。
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速度吗?
我们假设岑某诺一天有15个小时空闲时间,那她每个小时要写133首诗,每分钟要写2首诗,每首诗只需要30秒,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酝酿,写字速度还得非常快……跟她一比,七步成诗的“神童”曹植仿佛泯然众人,变得再普通不过,就连以量取胜、共作40000首诗词的乾隆,恐怕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事情发酵后,面对网友的纷纷质疑,女孩的父亲岑刚灿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个数字没有任何水分。“她如果静心写诗,2000首没有问题。但我们也没有去突破,我想好好写一天写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我在家看她写作的,情况我都清楚。” 曾经走红的台湾4岁男孩——“神童曦曦”也是同样如此。 曦曦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主讲成功学,为了打出名气,他将自己年幼的儿子包装成形象代言人,来吸引大众的目光。在所谓的“曦曦粉丝见面会”会上,这个才4岁的孩子,正一脸社会感的发表演讲:
“物竞天择,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
“为钱做事,容易累;为理想做事,能耐风寒;为兴趣做事,则永不倦怠。”
与众多所谓的“神童”一样,以岑某诺为代表的“神童”,她们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命运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基本都是“父母”,而她们的作用就是:保证出去捞金的时候不翻车。这些“童星”和“神童”的父母,他们就是赤裸裸消费孩子的“啃小族”。
在啃小族的群体中,“童模”和“童星”是最泛滥的两种现象。
2019年,杭州一个叫“妞妞”的3岁童模,也曾上过热搜。 但这么可爱的女孩子,却不是因为大大的眼睛,俏皮的笑容被人所知,而是被亲生母亲“狠狠踹了一脚”,被迫暴露在了全国观众的眼前。
画面中,正在拍摄的女子突然放下相机,一脚狠狠地踹在了妞妞的屁股上,妞妞一时没站稳,向前趔趄了好几步,而这一脚的起因,仅仅是因为3岁的妞妞在拍摄中,将手里的花篮放在了地上。 事情发酵后,在网友们的义愤填膺之下,踢人的女子,也就是妞妞的妈妈被逼发了一份道歉声明:表示自己只是当天情绪激动,平时对妞妞很好。
但很快,网友们又翻出了妞妞妈妈平时动辄打骂妞妞的各种视频—— 拍照时分心被打拍照时表现不好被打拍照时犯困还要被打……
小小的妞妞,用自己的休息和玩耍时间,为没有良心的父母换来了存款,豪车,别墅——代价,却是自己的整个童年。或许有的父母要冠冕堂皇地找借口了:
“我家孩子就是爱表演,爱拍照,我这是支持孩子去追逐他的梦想……”
“我不过是替孩子报了一个兴趣培训班,孩子胆小,让他上台练练胆量……”
“孩子长相好,趁小时候多赚点钱,也是为她以后着想……”
但实际上,你知道“童模”有多累吗? 浙江湖州的织里镇,坐落着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 一个被称为“织里第一童模”的女孩,某天做了264款衣服的“衣架”,挣了31680元。
几乎每个童模,每时每刻都在化妆,小小的年纪,脸上涂抹着大人的欲望。
夏天穿毛衣羽绒服,冬天穿短袖连衣裙……这成了正在成长发育期的童模的日常,有的孩子在炎炎夏日的马路上街拍时,还被父母埋怨不该“流汗”。
这些童模的父母,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博取利益的手段,心安理得地享受,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的快感,做着那个“被孩子养着的人”。
除了“童模”,童星也是一个“啃小族”齐聚的圈层。2016年,《爸爸去哪儿》热播,素人萌娃阿拉蕾大火了一把,一脸萌萌的表情,和可爱的穿着打扮,让看过节目的人都对她印象深刻。
但在节目的花絮里,阿拉蕾被灰太狼扮相给吓到了,灰太狼问她,“你来这里干嘛?”只有4岁的阿拉蕾没有控制好情绪直接崩溃大哭,哽咽回答道:我要赚钱养弟弟,妈妈又生了个弟弟。
一边是被吓到大哭的阿拉蕾,另一边是被“无心之语”逗笑了的阿拉蕾的爸爸。 和其他“星二代”不同,阿拉蕾的家庭很普通,在参加节目前,她的爸爸妈妈就已经让三岁的阿拉蕾到处试戏,接各种广告,当小模特赚钱。或许在阿拉蕾的父母看来,虽然孩子只有几年的“星”途,但这几年往往能赚到,家长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那是非常划算的。 不仅如此,过去几年,各卫视策划了不少有关“带娃”“育儿”类的综艺节目。平均年龄不到6岁的小孩,明明是最没有心机的时候,却暴露在镜头里,帮父母赚钱,比如《爸爸去哪儿》的石头。
《爸爸去哪儿》的第一期节目播出后,郭涛就通过微博透露过,已有四五家广告商找石头做代言:石头儿子一出手,就为硬汉老爸赚得钵满瓢满。还有台湾童星小小彬。两岁出道,因长相可爱,受到大批观众喜爱,五岁时因出演偶像剧《下一站幸福》而火遍两岸三地。
但爆红后的小小彬,却成为了家人的取款机。小小年纪的他接下许多节目和代言,因此只能暂时放下学业,一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明明都是些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却硬生生地变成了家长的赚钱工具,被“啃小族”们吸血吃肉。甚至在啃干净之后,还被父母无情地抛弃,比如开头的“唐灿”。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一个“正面案例”。 神模仿小达人,来自黑龙江鹤岗的小少年“钟美美”,在爆火之后,有很多广告商蜂拥而至,广告费用甚至高达百万级别,美美有些心动,但是美美的妈妈却严厉拒绝了!
“给你点钱你就被蒙蔽双眼了”
“不管红不红都是一个小孩”“红对小孩影响大,不红对孩子影响更大”“那不是孩子现在该有的”……
在妈妈正确三观的教导下,本来有点浮躁的钟美美迅速平定了心态:“不能被人家钱蒙住双眼,并且我正在学习,我还是学生。如果学习好了,将来不仅仅是一百万,它可能是一千万,一亿。”
一句“我是你爸妈,你就该听我的。”其实是世界上最站不住脚的一句话。
因为血缘一旦成为控制和勒索的砝码,就会滋生压迫和贪婪,一方被压得喘不过气,一方无止境索取。
而孩子作为弱小、不具备独立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方,也的确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压迫。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孝道的压制下,勉强呼吸,艰难生存。
即使有外人为孩子打抱不平,比如文章里提到的“佩琪”,但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工具人”的心理很隐蔽,字里行间往往包裹着“为你好”的控制欲,所以很难为孩子讨回公道。
在一个父母与孩子的健康关系里,只有理性、智慧和道德,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平等与和谐。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幸运的人,却用童年治愈了一生。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碎银几两。
正如人民日报曾经“苦口婆心”地劝说:“有些钱,我们不着急赚!”
父母更不能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趴在孩子的身上,抽皮扒筋吸骨髓呀!
作者/ 晓敏青春说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