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石头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照顾和情感的交流,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出能适应环境的品格,成年后即便遇到挫折,也能从温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
但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处处做着伤害孩子的行为,尤其是以下4种。
我打你是为你好
6岁小女孩被父亲活活打死!
这不是什么惊悚小说,这是发生在海南的一个真实事件!
海南万宁一名6岁小女孩,父亲因抢劫入狱、母亲离家出走,多年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这晚在写作业的小女孩,因琐事和奶奶顶撞了几嘴,而正被刚刚出狱不久的父亲看到,父亲二话没说用皮带和衣架狠狠打了小女孩一个多小时,孩子全身手脚淤血发黑。 当父亲不打后让孩子自己起来去洗一下。小女孩说:“爸爸,我起不来了。”父亲以为小女孩还在装:“你这么厉害还需要人来拉吗?”之后,父亲发现小女孩身体异常,抱往医院抢救,但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这个小女孩从小就缺失来自爸爸妈妈的关爱,平日里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她,难免有点叛逆,才会跟奶奶顶嘴。 而这位父亲,为了教育小女孩“不要顶嘴”,他用一个多小时把女孩活活抽死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是这样,孩子出现些问题就喜欢暴力解决,殴打辱骂孩子,不但给孩子身体造成伤害,也给孩子的心理留下创伤。
我打你是为你好,难道打死你也是为你好吗?
动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耐心与孩子沟通交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你看看谁家的孩子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或多或少听过:“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 小时候,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谁吃的多,比谁力气大。 上学了,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成绩。 工作了,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工资。 再接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结婚比生子。 很多人都是在不断的对比中成长起来。
在对比中处于领先的人是幸运的,能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相对自信的青年。 然而,很多在对比中一直落后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一路被别人家的孩子压制,处处不如别人,不被欣赏,得不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赞扬。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看别人家的孩子在做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 他们习惯了对比,习惯了向着别人家孩子前行,而只是为了被人称赞。他们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里,别人成了他们衡量自我、确定方向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他们只想成为“我的堂姐”,想成为“我的表哥”,想成为“邻居家哥哥”……,他们失去了自我。长此以往给他们带来致命的打击,他们变得不自信,不懂得欣赏自己,甚至变得自闭抑郁,更严重者甚至自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榜样是可以的,但不要过多的强调“你不如谁谁谁”。
也不要让孩子总是在对比中成长,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健康成长,自我实现。
你是老大,要让着小的
“你大,要让着小的”也许是很多人的“噩梦”!
前不久,看了一期《少年说》。
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对着镜头讲起了自己的苦恼:
她有一个妹妹,特别“霸道”,时不时地欺负她,但爸爸却十分不公平,每次都不问缘由,只相信妹妹的话,训斥她一个人,让她懂事,不要欺负妹妹。
姐姐哽咽着提出对爸爸的请求: 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她等了许久,才等来爸爸的回答: “你要让着妹妹,以大让小,你比她大,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女孩不解,哭着问爸爸:“但是为什么每次是她做错了,却要我道歉?”爸爸说:“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女孩试图和爸爸讲道理:
“可是我每次让着她,让着让着就成了习惯,所以她怎么欺负我,都知道你不会说她。可是,她永远会比我小六岁,难道我要一辈子让着她吗?” 本以为爸爸听了女儿的话,会反思,但没有,他仍是坚持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不懂事。”
女孩听了爸爸的话,崩溃大哭。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想当然觉得老大要懂事,要让着小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同胞竞争”,是指第一个孩子在父母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都会有一定的失落感、嫉妒感,以及排斥感,甚至会有一些明显敌意的情绪和举动。
原本乖巧听话的大孩子变得易怒易悲,甚至表现出焦虑的情绪。
他们会焦虑地问爸爸妈妈或幼儿园老师,“你喜欢我吗?”“我可爱吗?”等问题,他们非常担心周围的大人不再喜欢自己、不再关注他们。
大孩子的这些“怪异”行为,其实是希望获得爸爸妈“公平的爱”的一种表现。
然而很多父母却像上面的爸爸一样,不去理解大孩子,而是一味的告诉大孩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你比她大,以大让小。”长此以往,就会让大孩子觉得,父母把所有的关怀都给了小的,不再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就是子女之间的天平,如果父母偏袒了哪一方,那天平就会失衡。而天平失衡,就会导致孩子之间关系变差,甚至视对方为仇敌,又怎么会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怎么会有和睦的家庭? 为人父母,一定要理解大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情绪,同时也要给予其足够的关怀和成长空间。要培养大孩子的责任感和照顾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大的让着小的!
你是我生的,什么都得听我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到底有多可怕?
国外,一位父亲因为一项闻所未闻的罪名入了狱。
什么罪名呢?
“连续13个小时逼迫自己的女儿吃蔬菜。”
听起来特别荒诞。
据报道,这位父亲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晚饭的时候,他让8岁女儿吃光盘子里的蔬菜,可是她根本不喜欢吃。 父亲怒了,规定她:不吃完蔬菜,不许离开餐桌。 小女孩也倔,就是不吃,就这样,两人足足对峙了13个小时! 期间,小女孩冻的浑身发抖,尿湿了裤子,发起了低烧,这位父亲也不许她离开餐桌半步。“必须吃完,不吃完不准睡觉,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终于,她撑不住了,开始逼着自己吃掉那些“令人讨厌的东西”,也许是蔬菜的气味难忍,也许是一夜的斗争难耐,小女孩开始剧烈地呕吐。 见此状,这位父亲才允许她上厕所,洗澡休息。 不过这还没罢休,更可怕的来了。 这位父亲看到盘子里的蔬菜还有残余。命令她:“等你醒了,接着吃!”第二天,女孩母亲知道后,一怒之下,把他告上了法庭,最终这位父亲被判非法监禁,虐待儿童罪,入狱四个月。 调查之后,人们发现,这位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精英人士,高学历加持,之前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但是却对子女有着变态的控制欲。
这个世上,不知有多少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着孩子;不知有多少父母用“你都是我生的,所以什么都得听我的”这种理由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而父母的控制欲,正是一个孩子最大的灾难。长期处于父母控制下的孩子,会慢慢失去主见、迷失自己,容易屈服于他人的控制。 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侵犯,最终会忽视或无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长期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中。
更甚至会抛弃自我,不再按照自己的感受来完善自己。而是依据别人的观点、评价来扮演自己,从外部世界来认定自己。同时,他们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无视他人,不去理解和考虑别人的想法。慢慢与社会脱节,无法与人相处。
根据世卫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0%的青少年儿童有抑郁倾向,即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抑郁倾向。
美国医生费利蒂曾发起了一个大规模项目,研究关于各种童年创伤对我们成年后的影响。他对圣迭戈的17000名普通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涉及的问题包括,在你小时候,是否遭遇过这10件坏事,比如被忽视,或者受到情感虐待等等。
结果显示,儿童期创伤是导致抑郁症爆发的高风险因素。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期,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平等交流,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
不要忽视每个孩子,要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怀,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欣赏自己的孩子。
要摒弃一些理所当然的“以大让小”,降低自己的控制欲,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石头。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