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霸啃老2年,北京女孩家蹲8年-什么是养育的最大失败?

文 / Bing;来源 / 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关于“啃老”的新闻。很多年轻人即便身体健康,有高学历,一样喜欢家里靠着父母养活。

他们被称为蹲族,受过大学教育,来自中产家庭,但依旧没有逃过丧文化的侵袭。

他们毕业后躲在大城市的阴暗犄角出租屋,过上了吃-睡-打游戏的隐居生活。

他们的情况,其实更值得普通父母警惕。养孩子最大的错误,也许不是没有抓好他的成绩,而是没有给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首先给你带来的,是三个蹲族的故事,他们的身上恰好体现出之所以“蹲”的三个主要原因。

1

蹲神1:竞争力太弱

keywords:女,31岁,学渣,深蹲8年,土著,拆迁户,不缺钱

我是北京人,在家里呆了8年了,这几年,我生活简单稳定,唯一的变化是体重,差不多210斤。

自小我学习就一般,勉强大学毕业后我也尝试过工作。我一直是公司里的反面教材。经常被领导挂在嘴边,得表扬的都是外地来的。跟这些外地人比起来,我的竞争力太弱。

2010年,我辞职回到了家里,反正家里也不缺钱,在收租。胡同也等拆迁,大概赔钱2000多万吧。

我平时就打打dota,看剧,整个人也宅了起来,八年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父母唯一操心的就是我的婚姻,我就不搭理。有亲戚说不是个事儿,等房子拆迁了,什么都有了。

2

蹲神2:走错一步

keywords:浅蹲两年,学霸,名校冷门专业,踩错一步路

我就一直有“别人家孩子”的光环。高考是浙江省前200,进了复旦一冷门专业。

混到挂了两门课,延毕一年,没有毕业证没办法入职,我就整天在宿舍窝着打游戏,吃食堂,顶着复旦学生的名号兼职做家教。

同学们几乎也没有在做本专业,我就想问——有些专业就是找不到工作,为什么还要招那么多人?

这两年软件开发很热,很多朋友都辞掉工作跑去学编程,毕业有直接从之前的5K拿到15K的,这些转行的名校生,搞得编程行业都饱和了。

去年夏天我终于拿到毕业证,以为回到了人生的正轨,之后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只要应届生和有经验的。碰壁无数次后,才发现,现在社会容错率真的很低,一旦走错路,就很难回到正轨。

从小学高强度念到高考,选专业之前没几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可一旦放弃了专业,又会掉进更深的漩涡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蹲神3:向死而生

keywords:二本,父母在机关工作,向死而生

毕业后一年中,一个一个公司去面试,正经公司没有一个要我。一次又一次求职失败,找不到一个正经工作,最后降低标准,找类似于洗碗,打杂,陆续两年。

在南京的一个酒吧打工的日子也算开心吧。

后来也在广州干过一个不足10平米大的二手书店,不到二十天把我辞退了,拿了1000快。

在浙江一个小工厂混过。

每一次都是,干一个多月,觉得一点前途都没有,就走了,宁可出租屋蹲着。

你觉得我不想工作?不是的。我在大夏天中午去货车上卸货,把那种单火小型集成灶一个一个背上楼的样子,集成灶有多重你知道的!?

我是想工作的,当时我理解的工作是:这个事情有点意义,还称得上一个职业,文案啊,后期啊,设计啊等等,让努力有个看得到的希望。

但是,如果是去个骗钱的皮包公司,去洗碗打杂扛货,只会消磨掉你的时间和心智,进入深渊,不会带来任何突破。

鼓起了无数次勇气,得到的却是无数次的拒绝。

这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自尊心是极其毁灭性的。我看到求职网站都能害怕的瑟瑟发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习得性无助。这种对人格毁灭性的打击,让我整个崩溃了。

我家境相对还是好的,只不过,出了家门,父母就帮不上一点忙了。他们说让我去机关当个基层——开玩笑,这些香饽饽背后,实际上是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竞争一两个岗位,非常现实,非常残酷。

他们对一个应届生找工作的认识,基本是靠想象+电视剧+别人家的孩子,结论就是“你太懒”,“你不负责”等每个蹲神都听过的话。

所以我也不敢回家,不想回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深蹲的一年,连门都懒得出,靠着朋友救济,家里还能给一点钱不让饿死,意志沉沦,开始消耗殆尽。每天醒来打游戏,一直打到合租的回来做饭,吃完玩到困,然后继续。

那是在广州的城中村。开窗不见光,手伸出窗外可以摸到对面建筑的墙壁。蟑螂耗子在这个污水横流的地方司空见惯,但是我也懒得管,看不到就行。

严重的时候每天醉醺醺的,一地酒瓶,每天都不愿意醒来——天亮是我当时最害怕的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蹲”的背后,希望和现实的落差

蹲族现象,在日本,韩国早已著名。

现象的本质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全民高教育,和社会劳动力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消化能力不足,两个大面积现象冲突之下,导致了毕业生初出职场一两年的高动荡不适应。

改革初期处处需要人才的时代过去了, 除了1)名校和 2)热门学科的香饽饽,或3)很早就在家长帮助下做好清晰职场和人生规划的孩子,其他的那些迷迷茫茫就读了莫名其妙。

半懂不懂专业的毕业生,十有八九会短期面临“毕业即失业”,“就业方向不明”的严酷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个适应期短则半年,长则无限——心智崩塌,彻底放弃努力寻找出路,就会成为日韩著名的“啃老族”——毕业后从未工作,在家啃老至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消耗了家庭和教育体系大量心血和资源培养出来的高学历,蹲族比起“三和大神”,何尝不让人唏嘘呢?

从最底层的“三和大神”,到“蹲族”,再到更高级“佛系青/中年”,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那么颓丧呢?

有读者在留言中,指责“三和大神”只是单纯性懒癌——

为什么他们的父辈赤手空拳建起了钢筋水泥的新中国,而他们连工作条件和福利都比父辈们好百倍的富士康都无法忍受,宁愿混吃等死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想原因是希望和现实的落差:

他们的父辈,在一穷二白出城奋斗的时候,大家都穷得差不多,或者说,城乡区别很小,所以他们可以不纠结不抱怨,脚踏实地地挥洒汗水,忍受严酷恶劣的工作环境。

人在什么都没有,又不知道自己会得到,失去什么时,希望是最激烈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这一代的农二代乡二代,在到处是“屌丝逆袭”的奇迹故事中长大,而当他们满怀希望进入社会,看到的,是和他们的父辈全然不一样的景象。

开放40年,红利期已过,社会分层逐现,自己被希望所“骗”。

他们知道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到达社会上所谓“好”的位置。这个落差,才是绝望的根源。

随着时间和马太效应,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放大,是成几何倍数的:

第一个倍数,是人的个体差异

第二个倍数,是时代杠杆

第三个倍数,是代际积累

看到这样的鸿沟,落后者能不悲观绝望吗?

对中产出身,高学历的蹲族也同理,他们成长于“考上大学就是社会栋梁”的教育幻想中,毕业后面对的,却是“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甚至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超越父辈的现实,这也对他们的心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红皇后假说: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蹲族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硬因素包括:差学校,冷专业,选专业前毫无规划和预见性,从没为职业生涯做准备(好像还有毕业分配似的)极其被动。。。

这都可以归结为家长因自己视野限制而指引不足,等等等。

软因素,则主要是心灵的脆弱,“与命运抗争能力的缺乏”。

像荒草一样长大的“三和大神”固然如此,而那些学生时期除了分数心无旁骛,对社会一无所知的“蹲族”,何尝不是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心智教育永远是第一的,心智先于学习,先于快乐。

先培养一个心智健(皮)康(实)的孩子,再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然后,才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主次不能颠倒。

比起“三和大神”,“蹲族”是幸运的。他们受过教育,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有家可回,不会万劫不复。

只要斗志被点燃,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即使不,当一个平庸而幸福的普通人,又何尝不可以呢?

下面我继续和你说蹲神2和3故事的下半段。请耐心看蹲神3的故事,我看哭了,它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5

从“蹲下”到站起来

蹲神2:

挺感谢那段经历,当我龟缩在出租屋什么也不能做的时候,我才在极大的焦虑里,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

后来我通过给不同的媒体投稿,终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一份正儿八经带五险一金的工作,才存够了租金,搬离了蹲族的生活。

蹲神3:

终于在那一年年末,我看到一家广告公司招人,投了简历,果然石沉大海,最后我决定霸面——反正也拒绝了无数次,也不差这次了。

我直接到公司,前台问我找谁,我说我来面试,前台说没有你,我说我直接过来的。对方愣了,给老板汇报,老板一听觉得有意思,见了我。

然后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他给了我一个文案试用的机会,工资虽然不高,但是也算有奔头的职业了。

当老板点头的那一刻,我眼泪就流下来了——说来可笑,得到一份普通朝九晚五的工作,能有点盼头,能正常下班,不用吹牛,不用拍马屁,做事就行的工作,竟然如此之难!

我把大学时候的那最后的丁点本事翻了出来,最后的救命稻草了,于是长达一年多的天天玩命地工作和学习,能学的都学,那种感觉就是“这还不行,死了算了”。

后来的事情倒是像电视了,加薪升职跳槽加薪等等。

16年的时候,我已经在上海的一家垂直前三的著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一切都很好。

现在回头一看,回想起那种感觉自己一蹦跶,就被一个无形的大手狠狠的拍在地上的那种挫败感,很难想象,我还能从一个完全崩溃破碎的人,重新成为一个阳光的,自信的正常人!

要结束那种日子,也只有当时那样,放下包袱,破釜沉舟,才能把自己从泥潭里拔出来。

很喜欢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很喜欢Will Smith演的那个不认命的爸爸。

我看过几次,直到现在,每次看,都依然能看哭!

6

有事做,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我一直相信这么一句话——什么是幸福的人生?那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梦追。

有事做,何等重要。

工作,不仅仅是获得生存资料的手段,更加给人带来一份在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

所以我们每一个妈妈,都应该以此为孩子的培养目标: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事做”的人。

只有有事做,才能找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成为的无足轻重的蝼蚁。

把孩子成功送进人类社会并立足,成为社会机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现代家长的终极责任。

而把孩子养成“家里蹲”,则是作为家长的失败。

作者简介: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精通英法德三语,游走生活于多个国家和文化,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生命轨迹的思考,呈现给你一副儿童教育的总体画面。

—— END ——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