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学生走的最近,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帮学生排解烦恼;他们在思政教育的最前沿,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找准方向;他们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这些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辅导员。
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10月18日,惠州学院举行了第一期辅导员沙龙活动,5位辅导员围绕“党团和班委建设”主题,现场复盘学生工作案例。他们分享学生工作中的“独家秘笈”,探究职业困惑和思考,和来自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成员一道,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陈德玺是一个“有故事的辅导员”。他以“在大时代中培育拔节孕穗的小人物”为题分享了多个学生成长案例。从得力的“党建达人”,到学习和科研的标兵,再到“牢不可破”的师生友谊,一个个案例生动的故事印证着辅导员这份职业的特殊和可贵。
“越努力 越幸运”,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德厚讲述了贫困家庭大学生小卢的“美丽蜕变”,这个真实案例同样打动了在场很多人。通过了解学生特质,郭德厚有的放矢给小卢支持和引导,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大学期间,小卢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奖励,考研被福建师范大学录取。励志经历背后也离不开辅导员“润物无声”的关心和支持。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肖汉分享了“生涯教育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他坚持的一点是:辅导员要明确和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来开展工作,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寓“无形”以“有形”。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学院开展了六届“微党课”系列活动,成效亮眼:2020毕业生党员中有12人录取为研究生,占录取人数近一半。优秀毕业生28人中,有21名是党员。
虽然在学生眼里,辅导员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其实他们也有“烦恼”。比如,当学生干部在学业和工作事务上出现失衡时如何正确引导,是很多辅导员都遇到过的难题。文学与传媒学院彭嫚丽以“看见的力量”为题,剖析了时间管理、工作用法方面的个案,介绍了青藤系列活动、技能大赛等,“一个人”到“一群人”成长成才的经验引起大家共鸣。
经济管理学院陈静分享了她与“菜馆17C3号房的成长故事”。3年前,陈静与44名对财务管理专业感兴趣的学生相识相聚,共同成长,收获荣誉。不过,陈静也遇到棘手的问题:越到高年级,越没有人愿意竞选班委,如何破题?她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首届班委选优配强、开展主题活动、重视班委的培养、设立共同目标,通过点带面,带动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使班集体成为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从“案”探索,“案”开思路,一个个案例的做法、一条条宝贵的经验汇集起来,描摹了惠州学院辅导员队伍用心引领学生成长的整体态势。在沙龙上,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何资桥带来了“抑郁症的识别与危机判断”讲座,为大家传授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
“有时候名师就在我们身边”惠州学院副校长刘国栋表示,辅导员队伍,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老师们的现场个案分享很精彩,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老分享的内容重新思考总结,牢牢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育人底气,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记者】谢志清
【作者】 谢志清
惠州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