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恐」的内心世界
1、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张空桌子只要有人坐旁边就觉得不舒服
2、在公共场合看到认识的人,通常都会等他们走了之后再出来
3、从不主动找别人聊天又期待和别人聊天
如果你有过以上情形很可能说明你有「社恐」迹象
当今社会下「社恐」的人不在少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社恐」是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情绪障碍的形成大多与孩童时期的经历有关所以成年人的「社恐」其实都是小时候留下的“病根儿”
最近,小熊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的孩子今年都9岁了,但是还非常害羞,不敢与人交往。老师提问,他从不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也嗫嗫嚅嚅,平时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时,他都是自己一个人郁郁寡欢,甚至经常回避别人的眼神。他这样不愿意与人交往是什么原因呢?
看见陌生人害怕、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人群中唯唯诺诺、不敢与人交流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儿童社交恐惧的表现。
儿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孩子在面对陌生人及新环境时产生恐惧心理和回避的行为。这类孩子怕见生人,与人说话易紧张、脸红、退缩,甚至出现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
在我们生活当中儿童社交恐惧症很常见就在去年吴镇宇儿子费曼在某平台上的一则声明引起广大家长的关注
“大家不要再让我表演才艺了我患有社交焦虑症。”
荧幕上的费曼天真可爱、多才多艺会剪辑视频、会P图、会暖心地给粉丝送上生日祝福......
这么一个阳光开朗的费曼怎么会有「社交恐惧」呢
事实上根据美国流行病学家调查青少年中约1/3正被「社恐」困扰
国内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这个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社交恐惧?
01
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会告诫孩子不要去邻居家串门,也不许带孩子来自己家。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封闭心态,长此以往会弱化孩子的社交能力,抑制孩子社交欲。
02
缺乏交流
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人很难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孩子很多心事不被大人所理解,也就压抑TA们的表达欲。
03
角色缺失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老人不懂引导孩子去社交,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丧失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跟别人沟通也会胆怯。
04
社交创伤
有些孩子曾有被欺辱,或者经常被父母打骂的经历而留下心理阴影,若没有及时得到心理修复。心理阴影会让TA们在社交中因害怕不断退缩,不敢去交朋友。
除开上述原因外长期自我否定、焦虑抑郁等也会让孩子出现「社恐」
面对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责骂、批评孩子正确的做法就是帮孩子建立自信、打开心扉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小熊为你支招
0-6岁分龄训练
0-2岁 社交冷漠期
家长与孩子多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社交的快乐。
2-3岁 社交准备期
介绍其他小朋友认识,开始进入同龄人社交。
3-6岁 社交语言发展期
鼓励孩子在社会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扎堆玩
让孩子有“扎堆玩”的机会,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启孩子的社交。比如定期让孩子去同学家玩、出游、聚会等;参与社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帮助孩子找到跟TA志趣相投的朋友和适合TA的社交圈子。
不要替孩子发言
家长的作用是示范、引导,而不是完全代替。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增加和周围人互动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让TA真正自己去参与社交。
不要强迫孩子社交
对于有社交恐惧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强迫孩子做一些你认为锻炼社交能力的事情,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让TA们更害怕社交,不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适合的社交领域,并顺应孩子自己的节奏。
Tips任何孩子的社交能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想要孩子战胜社交恐惧症跟别的孩子快乐融洽的相处,专业心理治疗不可少,越早进行心理治疗越好。
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我们来守护
小米熊·精神心理科
小米熊精神心理科采用MDT多学科融合模式,将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精神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通过“测-评-医-教-心-康”综合诊疗儿童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医生、儿童康复师、康复护士、心理治疗师等组成的治疗小组协同工作,改善孩子脑部功能,共同培育孩子健康心灵,帮助儿童以积极的态度、适当的行为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和适应社会,促进其人格进一步成熟,打造健全人格,实现身心的同步康复。
孩子们的心理医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