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想说的话:
上周我读到一个斯坦福的招生研究,有感而发写了《不同阶层的父母们,我们拿什么让孩子将来引以为傲?》。
写得辣么有高度又有深度,竟然被你们留言抱怨:“正看在兴头上呢!怎么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突然没......了?”
真是读者不知作者苦,怎么说也是近三千字下去了哇!
谁叫儿童节欠了你们好大的人情,那我今天就来补写一篇很香的续集:
身处36线小城市,你也能培养出一个有见识的娃!
01
神药?膏药?补药?
记得我在解析那个斯坦福招生研究的结尾,写了这么一段话:
家庭阶层对孩子的影响是的确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逆,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先来说说这个“教育壁垒”。
对于早期教育来讲,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教育壁垒还不一样:
有心有力没条件
有心没力没条件
有心没力有条件
没心没力有条件
没心没力没条件
......怎么有点眼晕和想哭。
总之,“有心有力有条件”的父母,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市场上就流行起来了一剂“包治百病”的神药——
网课,专治“三没”。
家长没心,老师有心;
家长没力,老师给力;
家长没资源,老师有资源。
哈哈!我不喷网课哈,小7自己也上了一个。
只是,再好的网课或外来教育资源,我也不敢称之为“神药”;最多可以算“补药”或“膏药”。
“神药”是啥?
就是你脚崴了,不用躺不用歇,神药一吃就脱拐!还对药物没依赖。
“补药”又是......
自己该注意注意,该忌口忌口。功力到不了的地方,再借助外部的力气提一提。
那“膏药”怎么讲?
像质量不高或不对路的兴趣班学习班,有点像“贴膏药”。看娃哪需要补,“啪叽”给贴上!
钱花了,时间花了,效果也多少会有点,大人心理就平衡了。如果心理又不平衡了怎么办?
那就“啪叽”再来一张呗!
02
对症下药,药别停!
其实,想要打破早教壁垒,哪有什么“神药”呢?
有的只是对症下药,药别停而已!
没心的,先自己长点心。
好奇心,责任心,耐心,专心......缺啥补啥。
没力的,就攒点力气。
我没法给你调休,但可以时不时分享点家务心得,提供些科学的亲子操作示范,安利点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神器。
时间不多,咱们就努力提高有限陪伴的质量。
没条件的,其实这个情况最好办!
就是类似这位同学所说的情况,对不?
请大家再往下扫一眼我给这位同学的回复,里面有一句关键句:
“小时候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特别广大的世界。”
此话怎讲?有同学接着问了:
哈哈,会问问题!
开眼界、做通识固然没什么坏处。看到别家孩子“上知星座,下会考古”,我也会羡慕得流哈喇子。
但在早教阶段,不用一味追求这个“开眼界,做通识”。至少没必要因为没有“这馆那馆”的,感到蕉绿。
我可不是为了安慰你才这么说。
03
一个隐藏很深的巨大bug
首先,咱们要想清楚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很多论调都在强调给孩子开眼界,做通识?”
我揣测了一下我自己的心理,应该是这两个原因:
获得广泛的知识,变得博学
刺激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萌芽
听起来很美好,对不对?
但这面里有一个隐藏很深的bug,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博学是博学,记住了很多知识。
但是否真的理解了它们?并会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或解释某个问题/某个疑惑/或某个观察到的现象?
好奇是好奇,问了很多问题。
但好奇≠探索。先不说问的问题也有高低级之分,“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在这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两步——“提出假设”和“证明猜想”。
有了这两步,才叫“探索”;
没有的话,就止步于“好奇”了。
你不要觉得这对孩子来讲很难,谁也没说要“全对”啊!瞎蒙比答对更重要,信不信由你!
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就陪孩子验证一下。做实验是上策;去书里,或视频网站找答案也很好!
如果没这个条件,我也可以把我经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借你一用:
“哦?是这样吗?!那你先记住这事啊,以后有机会咱们再验证下。”
至于“以后是否有以后”,你也不用太在意。
有的话,极好!
没有的话,就算无心插了个柳呗!
看我心态多好,三观多正。
04
“自下而上”的道理
写到这,我重要的话也讲完了,烤箱里也开始阵阵飘香。
可我实在又怕被你们喷“怎么就没了?”,只好饿着肚子再来几段。
看在这盆“色香味俱全”梅菜鹿肉的份上,请用力爱我喔!
话说很多论调都在强调给孩子开眼界,做通识。我干嘛要唱反调呢?
不过,请注意:
我可没说“不要”开眼界,只是觉得没必要刻意追求;也没必要为了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而过于焦虑。
关键要看开哪门子的眼界,做哪门子的通识。还要看怎么开、怎么做了!
给泥巴糊一身的几岁娃,认真地讲行星轨道,讲量子纠缠,讲人工智能,讲物种起源......这就培养出了小爱因斯坦了?
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
讲行星轨道,不如讲车;
讲量子纠缠,不如讲讲下雨;
讲人工智能,不如动手搭个什么机械装置;
讲物种起源,不如在阳台上种点东西。
即使再高深的内容,也一定要从生活引入。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至少可以想象得出来嘛!
只要引入点是“自下而上”的观察,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空降。那眼界随便开,通识随便做!
这不仅是我在回答小7生活中“十万个为什么”时的指导思想,也是为她选择STEAM绘本、杂志、玩具的必达标准。
其实吧,大城市的娃娃不敢告诉你:
“阿姨,很多时候我被带去逛馆子,也就是逛了个寂寞。”
光生活中的这点子事,就已经足够娃娃们折腾了!
05
自行车三问
我和小7有好几次探讨,都是发生在我骑自行车送她上下学的路上:
小7:现在是下坡,妈妈你两只手扶啊!
我问:你怎么知道是下坡的?
小7:因为下坡你不用骑,速度也很快。
那次我给她解释了动能和势能。
小7:妈妈,今天怎么走这里(穿过停车场)?
我问:你说呢?
小7:哦,我知道了,这样走近。
那次我们复习了一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小7:妈妈,我们的火车开了。
我问:是吗?你再看看对面的窗外。
小7:哦,没开!是别人的火车开了。
......N久之后,我又在骑自行车。
我问:你看下那栋房子朝后跑了没?
小7:朝后跑了。
我问:奇怪啊!房子长了腿会动么?
小7:哈哈,房子不会动。
我问:那为什么房子会朝后跑呢?
小7:因为我们在骑车。
我问:往前还是往后骑呢?
那次我停下来,用手比划了一下空间的相对性。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遇到什么火花,你先别想太多。习惯性地反手甩出一个问题过去,再说其他的。
正所谓,没有条件,心力来凑。
那有没有不费心力的办法呢?
同学,我早说了,我这里不卖神药的哟!
还有不少在生活中“开眼界,扩通识”的例子。没看够的同学,去“猜你还想读”里翻翻。
对不住各位,我现在真要去啃我的梅菜鹿肉。谁也拦不住我了!
爱我,就反手给个小赞赞。
Lots of love,
小7妈
猜你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