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躺平就是对不起父母。网友:你卷一个试试

有人奋斗,有人枯萎,有人从年头“躺”到年尾。

别误会,这里的“躺”,指的是一种流行于年轻人中的生活态度,全称“躺平学”。

可以看出,躺平不等于放弃,只是放弃顶着巨大的焦虑拼命工作、攒钱的生活,降低自己的欲望。躺平也不等于啃老,选择躺平者依然在工作,就算不工作,也有收入来源,或者花自己的存款,总之,绝对不啃老。

激情奋斗或者安稳躺平,都是个人选择,原本无可厚非,但最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的一番言论,把躺平学送上了热搜。具体情况如下。

躺平学的兴起源于贴吧“中国人口吧”里的一个贴子:《躺平即是正义》,作者两年内几乎很少工作,非常低欲望地生活着,在努力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哲学思考,他在贴子里写道:“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再往前追溯,躺平学似乎是丧文化的产物。

所谓丧文化,指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原本以为丧一丧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面对清华教授的言论,开始了反击。

有网友理智地给出了应对之道:躺平是对畸形内卷的反抗,既然都这么说了,那请教授们也内卷起来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网友的评论读起来令人心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有人觉得,李锋亮说的有一定道理:如果教育的筛选功能消失,高能力人才无法突出,那教育有何意义呢?

这其实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

在世界范围内,由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是相当可观的,比如接受更多的教育往往与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更低的失业率相伴随。对于这一现象,有两大针锋相对的解释:人力资本论和信号理论(或者说筛选假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通过教育,个体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技能,接受更多而教育就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人力资本,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强的获利技能。

信号理论或者筛选假设则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不在于教育对人能力的提高,而是体现为教育能够有效地反映人的内在能力,从而区分出高劳动生产率和低劳动生产率的人。

简单地说,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后天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能力,信号理论认为,教育是有效反映个人先天能力的信号机制和筛选机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争论引发了各相关领域长达30多年的论战,许多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的学者都参与其中,也涌现出各种检验两种理论的实证方法,比如通过考察学用结合收入效应的Wiles检验,再比如通过考察辍学生和毕业生收入差异的羊皮纸效应。

结果是,双方至今也没能完全说服对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锋亮在发言中还提到了内卷,这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人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有人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说内卷就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原本在电影院看电影,结果第一排的人突然站了起来,为了看清电影,后排的人被迫都站了起来。看到的还是那个电影,但所有人都得辛苦地站着。

面对内卷,有人选择更加努力,有人选择躺平,选择安稳、轻松的工作,或者干脆换个城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躺平的争论,这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对于躺平学,你怎么看?你会选择躺平,还是更加努力?

请以#周末考+躺平#的格式在文末留言,壹读君将为按格式留言且点赞前五名的朋友送上短篇推理小说之神大山诚一郎的封神之作——《字母表谜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本书在推理小说圈子火到什么程度?

还没出版就有自发搬运的豆瓣词条,评分高达9.3。各种自来水和疯狂期待!

本书的作者大山诚一郎被中国读者奉为“短篇推理之神”,因为他每部作品都能保持极高的水准,比如去年登上豆瓣年度推理的《诡计博物馆》,推理神作《密室收藏家》《绝对不在场证明》等本本都斩获顶级推理大奖,可以说是“大山出品,必是精品”!而这本《字母表谜案》正是让他封神的代表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本书里一共有4则短篇,分别是《P的妄想》《F的告发》《C的遗言》以及《Y的绑架》。每一则都扑朔迷离,迷雾重重,却又都和某个字母有关,仿佛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

比如第一则《P的妄想》。保姆加寿子最近天天找人诉苦,因为她的女主人珠美最近总怀疑这位保姆给自己下毒,甚至连她倒的水、泡的茶都不愿意喝,在下午茶时间都改喝罐装的茶饮料。

主角们推测珠美患有“被毒妄想症”,他们决定前往一探究竟时,发生了让所有人头皮发麻的事:茶会后,这家的主人真的在众目睽睽下被诡异毒杀。而那位满口谎言的委托人,却拥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个故事的共同主题是:全都发生在真实的日常生活里,那些让你毛骨悚然的罪恶全都隐藏在你熟悉的场景中,当你隐隐觉得不对劲的时候,致命的恶意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这种扎心的恐怖和最后惊人的反转,一定能让你越读越上头,越读越来劲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