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大以后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看似只是简单的制作辅食。但是实际上一不经意间就容易陷入“辅食”的误区。下面这几个常见的误区,家长来看看有没有你踩中的?
光吃米粥
米粥软糯,没有牙的宝宝容易吞咽,有些家长就只给宝宝添加米粥。但其实白花花的米粥营养密度低,如果整天吃米粥,对生长发育的宝宝来说,营养不够。
因此,偶尔喝还行,如果把它当主食,顿顿喝白粥,那宝宝的生长曲线肯定不合格。
宝宝的营养应注意多样化,在乳牙尚未发育前,可以将米粥和婴儿米粉搭配食用。也可以在米粥中加入肉类、蛋类、蔬菜等,增加营养密度。
喝汤有营养
不少人认为汤是浓缩的精华,如果煲汤了,喝汤就是在喝营养,宝宝多喝汤更有营养。
错了!这又是一个生活误区。
首先,汤里没啥营养,基本是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还在肉里,所以煲汤了喝几口是没错,但别忘了吃汤里的肉。
其次,宝宝的胃容量小,喝下一碗汤宝宝基本就有饱腹感,饱了后就吃不下其他饭菜了。没过几个小时后,胃里的汤就消化成尿排出体外了,宝宝很容易感到饥饿。
因此喝汤可以,但是份量不要太多,先保证主食的摄入充足后再给宝宝喝汤。
果蔬咬不动就喝果蔬汁
水果的营养较高,而且酸甜可口。但是有些果肉像苹果、梨等质地较硬,宝宝咀嚼能力尚未完善,吃起来有点费劲,有些家长就想将其榨成汁让宝宝喝。
蔬菜也是如此,像菠菜、花椰菜,因为其纤维宝宝有时难嚼断,为了方便宝宝食用,也榨成蔬菜汁。
看起来好像没问题,但其实属于“好心办坏事”。果汁、蔬菜汁不用嚼就能下肚了,但也会阻碍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以后再碰到硬的食物就习惯性不吃。等到一岁多了,咀嚼能力还是很差,没有提升。
另外,果蔬榨成汁,会流失很多营养,像果胶、纤维素、钙、铁等营养物质不溶于水,仍然留在渣里,宝宝喝果蔬汁基本就在喝糖了。
所以,不建议宝宝喝果汁、蔬菜汁,老老实实吃水果、嚼蔬菜吧。
制作辅食添加盐、糖调味料
有些家长在制作辅食时,觉得不放盐这些调料,味道太寡淡,担心宝宝不爱吃,于是按自己口味添加了些调味料。
一岁前的宝宝的辅食餐中是不需要添加调味料的。
此时的宝宝肾脏的发育尚未成熟的,而家长随手添加的盐、糖可能一不小心就大大超出了宝宝每日所需的份量,会给宝宝的肾脏造成负担。另外,小宝宝的口味也容易过早变得“重”。
忽视奶的摄入量
宝宝添加辅食后,不少家长就开始慢慢忽视奶的摄入,用米粥、米糊代替配方奶。
但在一岁前配方奶才是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它含有全面的营养元素,易于宝宝吸收。
因此即便是添加辅食后,7~12月龄的宝宝每日的奶摄入量应不低于600毫升,1~2岁每天不低于500毫升的奶量。
不一定是配方奶或母乳,也可以是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
辅食添加的正确原则:
少多,稀稠,细粗
辅食份量最开始是一勺在慢慢增多,质地是由液体到糊状再到固体,让宝宝有适应阶段。例如从菜泥到切碎的菜叶再到菜叶片最后到根茎类,一定要让宝宝多锻炼咀嚼能力。种类也是最初的一种到宝宝适应后再逐渐添加。
辅食涉及到宝宝的营养摄入,因此家长需要多加注意。无论是从添加的时间、种类、份量都有相对应规定,稍不注意就容易踏入误区中。只要注意“循规渐进,全面营养”就能避免绝大多数常见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