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三孩政策”提上日程,此时距2016年1月1日开始实行“二胎政策”,仅仅过去了5年……
从“1”到“3”的变化,二胎宝妈:我才刚达标又下KPI
如今的80后、90后,想当年都是“被计划的一代”,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两代人,一边享受着“小公主”、“小皇帝”的优待待遇,一边在孤独中成长,成家后备尝“421”家庭的心酸。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2016年起,全面二孩政策落地,80后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许多宝妈加入了追生的行列,一家一个娃的模式被打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岁及以下的少儿人口,比10年前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其中“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在这部分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比重由2013年的三成左右,上升至2017年的五成左右。
在初步“试水”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民间关于开放三胎的声音也屡屡传出。
5月31日,会议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将“利国利民”。
这里面的优势包括能够积极改善人口结构,落实应对老龄化国家的策略,以及保持我国的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面对“从1到3”的变化,一些晋升为二胎宝妈的女性忍不住发声:我才刚达标,又下KPI!
如何提高生育率?专家“各出奇招”,为“造人”事业耗费脑细胞
此前,就有不少专家为开放三胎政策而奔走呼号。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提出:生二胎的家庭,每个孩子高考加20分,三胎之家,每个孩子高考各加50分,生四胎就厉害了,直接保送一个985。
按照金教授的设想,要四个孩子最合适,选一个最笨的直接保送985名校,剩下三个孩子有了50分的高考“加持”,想必也能上一个不错的学校。
为人父母,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未来,名校是一个高起点,这种方法可谓“先发制人”,试图抓住人们的软肋来“催生”,不过网友并不买账,“985感到受到侮辱”。
还有的专家说话较为委婉,“不建议对未生二胎的家庭,采取惩罚措施”!
表面上看“没毛病”,仔细揣摩一下,好像在暗示些什么,难道说以后完不成生育指标的,要受罚吗?
“房价和教育成本,是最好的避孕药”,催生不奏效,经济是主因
我身边的一位宝妈说,“房价和教育成本,是最好的避孕药”,话糙理不糙。
高房价和水涨船高的教育成本,让许多一胎家庭望尘莫及,丁克一族更是不屑一顾:出政策了?我就过来瞅瞅,你们继续聊……
生一胎都压力巨大,再生二胎不是自讨苦吃吗?养育一个孩子不是吃饱穿暖这样简单,经济成本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捉襟见肘,何谈自己和孩子的未来?
此外,养育二胎所需要的付出的精力和情感,也让许多宝妈心生忌惮,一个孩子“宠爱有加”,两个孩子鸡飞狗跳,三个孩子不敢想象……
女人的青春韶华是有限的,职业生涯的黄金期也是有限的,如果盲目追生,最后后悔的终是自己。所以不管世界如何变化,能保持住清醒的头脑和一颗本心,才是王道!
三胎宝妈:我为国家做贡献!但这些条件得考量
都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有些二宝是“意外之喜”,有些是在计划当中。面对新政策的“试水”,必将涌现出一个新词——三胎宝妈!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很多人都带着“人口大国”的底气说,“国家统计,没我不行”,对此,一些多子女的宝妈也表示,“我为国家做贡献!”
什么是生育自由?就是有生几个娃的自由,也有不生的自由,在这方面,每一对夫妻都要尽量权衡下自己的“条件”,再决定是否追生。
第一,对于宝妈来说,要端正对自己的认识,身体条件是否“还能生”,职业规划是否需要作出调整?
《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数据表明:国内年轻父母全职居家的占58.6%的比例,这其中95后做全职妈妈的,达到82%的比例,女性依然是带娃的主力军。
宝妈要调整好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如果因生三胎而变得自怨自艾,甚至认为自己沦为了“生育机器”,实在不必多此一举。
第二,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添丁进口是家族的大事,在经济上准备是否充足,能否给产妇情感上、带娃上的支持,能给予多大的支持度?这些都是要重点考量的因素,不能凭借一时头脑发热就要“做贡献”。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不拖后腿已是“超常发挥”。
第三,对于社会来说,要给予二胎家庭乃至于三胎家庭更多的支持,减少就业歧视,保证女性孕期、哺乳期的工作权利,对多子女家庭给予入学、生活上的多角度扶持。
在全社会搭建起“多子多福”的制度保障,才能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继续人口红利,减缓老龄化带来的弊端。
而最重要的是,要让“多子女”成为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当你有充足的理由和绝对的实力去选择它时,才更有底气去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而政策的变化,只是一个催化剂,理智看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