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寒门,18岁上北大,24岁去世,北大破例为她在八宝山办葬礼

大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把控生命的无常,但是他却能够把握自己的思想,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的去面对,在逆境依旧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这样的人,才配被称之为一个有大志气的人。即使最后只是昙花一现,也能让群星为之失色。

张培祥1979年10月6日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她的家境十分的困顿,父亲因为身体不好,常年住院看病,几乎花光了家底。而母亲他也因为在幼年的时候患有小儿麻痹,一只手几乎瘫痪,做不了重活。

所以在张培祥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照顾一家人的责任,在困苦的生活中,是书籍给了她撑下去的勇气。可是因为张培祥家贫,尽管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在她10岁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能力再供她读书了。

好在张培祥的姑父姑母都很疼爱这个勤劳而又乐观的侄女,他们把张培祥接到了身边,告诉她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只要用功读好书,将来什么都会有的。

张培祥把姑父姑母的话当作了人生的信条,1991年从泗汾双塘小学毕业后她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醴陵一中。

可是在她读高二那年,姑父母再也无力供她上学了,为了不给家里增负担张培祥主动的辍学打工,她以为自己将会这样普普通通的过完一生,不过好在她生命中的贵人及时出现了,他叫罗定中。

罗定中原本就是醴陵一中的校长,在听说了张培祥的故事后他大为感动,于是便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张培祥,告诉她自己愿意资助张培祥继续完成学业,也同时希望她不要辜负这次机会,如果她考上了大学,也将继续支持她。

张培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也带着一颗改变人生命运的决心。最终在无数个日夜苦读后,于1997年高考,以株洲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全家人在收到通知数那一刻都喜极而涕了,一家人的希望都放在了张培祥的身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进入大学后,张培祥便你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在紧张的学习中张培祥依旧抽出时间打工,而大学四年的本科综合成绩,依旧在100多名同学中排位第九,并在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法律学士学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培祥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有过很多美好的理想,可是有一句话正是:“谁也想不到,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在2003年,张培祥被检查出了白血病。从此她离开了学校住进了医院,身体也一天天的消瘦,唯一没有变的是挂在脸上的笑容,和藏在心里的乐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3年8月27日,张培祥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年仅24岁。为了缅怀这位在人生困境中坚韧不拔的勇士和才女,北大第一次为一个学生在八宝山办追悼会,著名主持人撒贝林亲自念悼词,在张培祥去世后,遵照她的遗愿将骨灰一半送到了她出生的家乡,另一半留在她放飞过梦想的地方北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