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生孩子,就仿佛在鬼门关前走一遭。经历了十月怀胎的煎熬,分娩之际也会面临很多顾虑。
开十指的过程,让很多过来人记忆犹新,有的甚至经历了一天一夜才生下宝宝。因此她们可能会羡慕一类“急产”的孕妇,可事实上,生娃过快并非好事。
浙江孕妇医院门口站着生娃,顺产“神速”,路人直呼“好快啊”
6月5日,在浙江金华,一位孕妇在医院门口的大马路上等待医护人员的时候,居然就当场分娩了。顺产如此神速,路人直呼“过程太快”。
有目击者表示,从孕妇下车到生孩子,整个过程算下来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孕妇做了一个略微下蹲的“马步动作”,站着就把孩子给生出来了,宝爸当时都被吓懵了。
医院的医护人员紧急赶到现场进行处置,目前母女均安,皆大欢喜。
有网友表示羡慕,毕竟自己生娃时历经艰辛,“很羡慕那些生娃快的宝妈”,其实急产并非好事,而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经产妇身上,并不值得效仿。
什么是“急产”?具有哪些特征呢?
急产,关键在于一个“急”字,由于产妇宫缩过快,强度过大,分娩总产程不足3个小时的,胎儿娩出时间低于30分钟结束的,就被称之为“急产”。
从现有的医学统计来看,一般而言,初产妇的分娩时间在13~16个小时,而经产妇整个产程在6.5到7.5个小时之间。
急产属于分娩异常,发生概率大约在3%左右,产程虽快,但痛苦程度并未减少半分。
将漫长的产程压缩在短时间内进行,产妇的宫缩会更加强烈,阵痛程度也会远高于正常分娩的孕妇,非但如此,这种“集中的短痛”,还会对产妇和新生儿带来潜在的危害。
生孩子“太快”,产妇恐遭受这些伤害
生孩子本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再痛也要讲究循序渐进,当产妇屏气用力时,会使得胎头下降,从而压迫产道,新生命得以诞生。
如果是急产的话,这个缓慢艰难的过程被直接省略掉了,孩子猛然冲出产道,很容易对产妇的身体造成撕裂。
而且,遭遇急产的产妇,子宫会在短时间内过度收缩,从而导致收缩乏力,反而增加了产后大出血的可能性,需要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并不是孩子出生就万事大吉了,马虎不得。
现代产房干净卫生,能为产妇提供一个最佳的分娩环境。而急产的产妇,孩子的出生地可能是在电梯里、路边上、出租车里甚至厕所中,生产环境复杂,就有可能造成产妇细菌感染。
妈妈急产,娃很可能出生就面临“Hard模式”
案例中的女婴,出生时没有哭声,皮肤青紫,幸亏医护人员带着装备及时赶到,经过紧急处置才力挽狂澜,这份“运气”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
对于新生儿来说,产妇由于分娩姿势千奇百怪,容易造成宝宝挫伤,出现新生儿锁骨骨折等伤害,还可能造成胎儿缺氧,从而发生宫内窘迫乃至于窒息的危险。
急产出生的宝宝,由于三段产程过于紧凑,没有建立起很好的触觉和感受,长大后易导致平衡性和空间感较差。看完这些“Hard模式”,你还羡慕那些急产的产妇吗?
这几类孕妈容易遭遇急产,孕期要尤为注意
那么,什么样的孕妇容易发生急产呢?这几种情况要尤为引起重视。
经产妇,由于有过分娩经历,骨盆开裂和开十指的速度更快,发生急产的概率自然较高。
有过早产、急产史的孕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孕妇生娃就是“急吼吼”的,有过类似经历的,再次怀孕一定要更加小心才行。
两次妊娠间隔时间较短,耻骨联合处很可能还没有“复位”,当宫缩来袭时更容易打开,开指过程更为容易,容易发生急产。
有过多次流产或引产史的准妈妈,即便是第一次生娃发生急产的可能性也较高。
对于孕产知识了解相对匮乏,对于分娩征兆,如有规律的宫缩、阵痛、破水等不够重视,导致急产发生。
孕妇发生急产现象,要如何正确应对呢?
如果孕妇出现了急产迹象,家人要了解一些护理措施。
首先看时间,如果时间紧迫,为了避免路上发生更多的危险,不如就在家里分娩,并及时拨打120,请急救中心的医生协助分娩。
产妇先不要用尽全力,而是躺在床上,垫好毛毯,防止胎儿出生后发生跌落、撞头等危险。
当看到胎头出来后,要轻轻按下胎头,帮助其肩膀先行娩出。
胎儿出生后,赶紧用毯子或衣服将宝宝包裹起来,及时清洗口鼻,轻拍背部使其出气,注意保暖。
即便自己经验丰富,也要紧急联系医生前来,剪脐带、胎盘娩出等,医生来得及的话,最好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防止感染。
如果不是足月急产,婴儿出生后可能比较难存活,而足月急产也要尽量规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