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整个求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好的老师会使学生一生受益,因此从学校与家长的角度出发,都会希望学生能遇到优质的教师,不仅能接收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更加有利。
不过近几年,随着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越来越多的“南郭先生”出现在讲台上,他们享受教师的薪资与福利,可在教书育人方面却“不作为”,这让家长和学生都表示心累,为了促进国家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教育部发声,将严厉打击一批教师。
“南郭先生”在校盛行,这些教师将被教育部严厉打击
要知道,大学校园里是最容易出现南郭先生的地方,因为大学课程并不是很紧张,再加之大学主要锻炼学生的能力,上课时间比较固定,一周就那么几节课,因此老师不会后续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有甚者,老师还能和学生达成一种奇妙的“默契”,一些学生不爱上课,老师不爱讲课,于是一拍即合,直接走形式,点完到就放学生走,甚至直接就不上课。
教授本就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授的职责也就是传道授业,可现在的大学课堂上,真正事必躬亲,帮助学生解决学术问题的老师,少之又少。
教育部对此类现象重视起来,特发相关文件,如果在职教授和副教授,连续三年都不给在校学生上课,将会被清离教师队伍。
对此通知,家长和学生纷纷拍手称快,家长花费金钱精力认真培养,学生自己寒窗苦读刻苦努力,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就是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可一些教授并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是一味滥竽充数,空有教师之名却不做实事,耽误学生未来的同时,还浪费他们的生命,枉费学生为升学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除此类浑水摸鱼型的教师外,还有一些老师也受到了教育部的“特殊关注”,相关部门表示,对于那些行为举止恶劣、无教师资格证而从业、未经过学校考核、以及故意消极授课,并暗示家长学生参与课外补课的老师,将进行严厉打击。
从前的教师行业,提起来会备受众人尊敬,谁都会感叹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现在的教师行业则饱受争议,关于教师行业的一些负面报道也屡有推送,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对教师行业的争议声越来越大?
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出发点有所不同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会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注,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催化下,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对待学生时,老师与家长间会发生分歧,导致家长的不满。
教学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老师会为学生的成绩着急
如今很多学生仍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自然是比较偏疼,生怕受了委屈,而老师要带整个班级的学生,难免做不到完完全全的“一碗水端平”。
再加上学生成绩下降,或不遵循课堂秩序,导致影响自己和其他同学听课时等,老师也是凡夫俗子,会有自己的情绪,难免焦躁,但在家长眼里就会认为老师“师德有亏”。
学校及家长对教师的要求逐渐增多以及不理解
对老师的争议声还有一部分,就是对教师行业的不够理解,在外人眼里,教师工作稳定体面,又是“铁饭碗”,因此老师就必须做到毫无差错,但只有老师自己知道该行业的辛苦,因此产生争议。
虽然教师行业不像前些年那样受人尊敬,但很多大学生出于种种原因,依旧想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那么做一位教师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呢?
大学生未来想成为一名教师,应提前做好这些事
充分了解教师岗位的性质,不要三分钟热度
很多大学生想成为一名老师,并不是因为自身热爱教师行业,而是被老师的薪资等所吸引,但学生在职业规划阶段,要充分了解教师行业的性质,不能只有好的一面,否则即使过后入职,也成为不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提前考取教师资格证,为过后求职打下基础
目前我国对教师岗位的硬性要求,就是要有教师资格证,因此学生真的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最好要在大学阶段,考下教师资格证,为成为一名教师打下基础。
对于一名教师来讲,师德甚至高过专业知识层面,具备师德也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作为老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做一名辛勤的园丁,而不是行业的蛀虫。
今日话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老师应被踢出教师队伍?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