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录取比率这么高,为什么高中生的压力还这么大?

的确,现在考大学越来越容易了,180分都能上大学,所以,大学不算啥!然而,你知道一本全国录取率是多少吗?15%左右!211录取率就更低了,大概不到10%,有的省份基本在5%以内;985的录取率,能在2%就算高的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是需要每一个高中生都必须去面对的!30年前的高中生,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二本;而今天,不上二本,甚至不上一本,基本上等于20年前考不上大学!学历有多重要?985、211与双非院校对比,有啥优势?

第一,目前要应聘到很多事业单位、机关,都要求第一学历为985或者211本科。如果不是,对不起,你连交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数量超过1000万,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其中,2020年预计将会有在学的研究生达300万。

研究生人才尚且如此之多,一个二本院校的本科生,甚至高职院校的学生,你拿什么去拼?看了以上的数据,相信你已经基本理解为什么高中生的压力大了:

因为,他们的目标是10-20%左右的一本大学,而不是80%都考得上的所谓”大学“;有的目标甚至更高,直接锁定的是985、211等大学,如今成为双一流大学,“双非大学“与双一流大学,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180分都能考上大学,但是520分左右才能上一本线,实际上要读一个相对不错的一本大学,基本上成绩得600分以上,180和600分之间,差了多少个”专科“。

现阶段大学的录取率确实高,大约在80%,那么高中生为什么压力这么大呢?我们要知道高中生的压力来自哪里?认为来自这几个方面:

来自自身的压力:

现在就读高中的学生都是经过中考而来,也是过过关,斩过将的,知道能上高中不易。中国现阶段,进入高中的学生应该还没有50%,当年的那么压力仍存。这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压力。

来自家长的压力: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翘楚,都觉得孩子们高中都进了,在小学,初中都是优秀生,肯定能考个985,211,再次也要考个一本嘛。孩子们当然知道,就是一本,实际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来自学校的压力:

几乎全国都是追求升学率,各级主管部门评价一所高中,是主要看升学率,社会也是看学校的升学率,学校领导的压力压在老师身上,老师又传递到家长,学生身上。

来自社会的压力:

社会就业时,一些企业、工厂要么要高端人才,至少一本以上,要么只要中职普工。现在甚至研究生就业也不易,那些二本,专科人才不要,理由是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孩子也确实如此!

成绩方面

1.虽然录取比例上升,但报考人数也上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上述表格看出,以2007和2008年为例,2007年参加考试人数大约1010万人,录取人数为567万人,录取比例为56.1%。2008年参加考试人数大约为1050万人,录取人数为599万人,录取比率为57.0%,对比之后可以很明显看到,录取比例增长了0.9%,但是两年间参加考试人数增加了40万人,而录取人数仅增加了32万人。所以在报考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及时录取比例上升,但考生仍然会有压力。

2.虽然录取比例上升,但存在各地区差异。

一直以来,城市教育优于农村教育,城市的家庭教育也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因此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城市学生群体优于农村学生群体。所以当高考录取比例上升时,城市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可能急剧增加,而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未必增加很多。

再者各地区也存在差异,以2018年部分省份的一本录取比例进行对比,可以看到陕西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数据对比,陕西省当年的考生人数为31.9万,一本录取率为14.6%。,而西藏自治区当年考生人数仅为2.8万,但是一本录取率达到11.0%,很明显,这属于高考政策倾向问题, 陕西省比西藏自治区一本分数线理科高出23分,文科高出68分。对比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类似情况,而这三个地区使用的是同一套高考试卷。所以这样对比很明显陕西省的考生压力就要比其他两个地区考生压力更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虽然录取比例上升,但好学校数量有限。

高考录取比例连续上升,但是过大的比例大多数集中在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或者二三本院校开设的新专业。但是像985院校,211院校以及c9院校,这些名牌院校的录取比例人数基本稳定不变,也就是说对优生的录取名额并未进行大幅度扩大。对广大考生而言,现在想上大学很容易,但是上好大学,学好专业仍然较难,因此学生压力还是很大。

非成绩方面

高中生的压力很大,原因不光来自于面对高考的成绩问题,还有其他诸多原因,比如说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对孩子万般的好,孩子可能出于感恩就觉得自己应该表现更好;父母之间关系如果不好,孩子会受到较大的困扰,也会有压力;再比如来自社会的压力,现在的孩子,信息来源较为广泛,对社会上的事情也知道许多,了解到一些人上了大学也不能找到好工作,或者看到社会上一些负面报道,也会在心中形成困惑,从而产生压力。另外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高中生在感情上面发生变化产生的压力,等等。看看下面两幅图就明白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压力大是当代人不可回避的承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创新、进取、升级的动力源。有一定压力的人生才是有活力的人生,否则都得成了葛优瘫、刘禅傻。另一方面,录取比例高了,压力还大的根由,这大概率是因人为,人类社会特别是成人世界的自我无节制不自省加压。虽有其积极一面,但更多的是零和思维、动辄削尖了脑袋挤公交思维把好事变成了尴尬。似乎包括很多部门负责人、以大家自居的掌门人、一线教育工作者、大多数家长、社会舆论等等在内的口舌都养成一种癖好,就是简单化的用经济学惯用的数字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下。想想看:

1.多少主管部门不把万人上线比、考取什么顶级名校当做部门政绩表白与表彰的?

2.似乎没有几所学校不把什么考取名牌、重点、双一流、本科率之类数据当成"生命线"的吧?"教学为核心","一切为了教学"这些观点没毛病吧,但比较一下"教育为核心"哪个更稳妥?我们育人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哪里了?

3.三令五申不给学生排名成绩,但作为单位有不层层排名,与各种名头分析,不各种花式与师生奖惩挂钩的吗?

4.当下家长应该更看重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能够在孩子成绩波动或落后时保持优雅淡定、不苛责孩子或不吐槽老师的有吗?……

5.速度快求高效的经济手段被用在了本应优雅熏陶的教育环境,所谓头头是道的教育家真正、确实关注了青少年们的身心健康与才智的协调发展吗,有多少单位以校友将来低犯罪率、身心低发病率为管理目标参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本应是去功利化、春风化雨式需要静待花开的事业,但我们以前做了、现在还一直做做着多少揠苗助长、激素鸡血"增一分,踩千人""让高考改变命运""头脑简单向前冲"的神经病励志,所以一定意义上讲,近年来一些问题的产生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高智群体必需要反思改革的症结,很多人似乎没有自觉不自觉推波助澜或成为刽子手,痛定思不痛,好了伤疤忘了疼得似乎不乏其例。

好在,明眼人越来越都看到了群体焦虑的症结所在,相信最大公约数的共识会让一切慢慢好起来!

总结语:

一个人在成长的任何阶段都会有压力,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成长,对高中生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把压力扛着,可能会自己压得喘不过气,而如果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切就都会迎刃而解。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