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苦恼,凡是因为此而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
很多时候孩子的品质,不能以一时成绩的好坏衡量,就算现在他成绩上不去,只是因为缺乏对学习的兴趣,需要家长引导,而成为学霸的潜质,则是越到后面,才越能显露出来。
尤其是拥有这几种特质的孩子,只要引导得法,学习上必成大器!爸妈们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特点,就偷着乐吧!好好培养,别浪费!
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
会沟通、会表达的孩子,说明他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不错,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习是一件需要我们去主动探索的事情,善于表达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强烈的意愿来学习。因为学习并不仅仅是完成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在生活中愿意随时随地地去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不断磨练自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内省能力。
尹建莉老师也提到过,她曾认识一位著名的物理老师,碰到学生做错题,就会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对之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遍。
尹老师说:“能够清楚讲一遍的东西,它必定包含着认真的思考,并已经被清楚地理解,然后才能清晰地讲出来。因此,讲过的东西,会被更深地印在大脑中,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
所以,善于表达的孩子,内心都藏着学霸的潜质呢!大家可要注意了哦!
二、专注力强
学习是一件需要坚韧的意志来完成的事情,很多孩子头脑都不笨,但是就是因为不能专心致志,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成绩不好。
一位老师说,在学习这方面,聪明占三分,专注力占七分。他记得自己班上有个中下游的学生,头脑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毕业那年,硬是凭着一股冲劲,拿下了班里第一名。
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高度集中的精神和专注力。老师说,有一次下课,大家都在嬉笑打闹,唯独他还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做题。
老师过去问他:环境这么吵,你真的能做出来吗?
他说,我做题的时候其实都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要把题目都赶紧做出来,其他的没有想过!
当时这位老师就知道,这个孩子以后,一定能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
专注力强的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都能取得很不错的建树。
三、思维敏捷
我们过去的教育常常追求“标准答案”,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思维的。
能够不拘泥死板、善于举一反三地、富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学霸,不仅在学习方面,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取得成功。
当孩子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常识”不一样的看法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引导孩子发散创新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只会死读书,培养不出真正的学霸,只有灵活机敏、善于变通的孩子,才是将来学习和生活的赢家。
20种方法培养孩子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终生的习惯
阅读是一种长时间提升个人思想深度和广度的手段
各位家长需要对孩子多加引导
通过下面的20种实用方法
相信让孩子爱上阅读不是难事
01先是听书,及早开始
在孩子还是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读书、念诗给他听。
文字的韵律,配上妈妈温暖的声音,真的能成为孩子潜意识里最初的印记。
其实越早使用这种方式越好,用来进行胎教也是可以的。
02 童年故事,终身难忘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多少人的童年回忆里,感恩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或者姥姥。
给孩子讲故事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
父母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能让孩子理解更多的词汇,提高理解的速度。故事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看到孩子被故事吸引后,可以告诉孩子,只要认识字,自己就可以在书本上阅读这些故事。
03 持之以恒,日久见效
从读一本书开始,持之以恒的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很多父母兴致来了,买本书给孩子讲一下,坚持了几天看孩子兴趣不大,就放弃了。
一天讲一个故事不难,难的是一年365天每天都讲故事。
只要坚持下去,两三年就能看出效果。
04 要有耐心,不厌其烦
孩子都有一个心理特点:对于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东西特别执着,听故事也是一样,他们对喜欢的故事百听不厌。但是只要孩子愿意,父母就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讲。
当孩子不停地要求重复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让急躁和抱怨伤害了他们的兴趣,耐心是父母的必修课。
05 要有感情,声情并茂
书是死的,故事是活的,父母不能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充满感情地讲故事,带着动作和表情,模仿不同的声音,让孩子进入故事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他自然可以体会到故事的意义。
读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06 家中有书,营造环境
家里没有几本书,怎么能引导孩子喜欢读书?
所以让孩子的身边堆满书,或者单独给孩子设置一个读书的小天地,准备很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使孩子可以在自己的领地里,快乐地读自己想读的任何一种图书。
07父母陪读,营造氛围
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父母如果不读书,经常看电视、玩游戏,有事没事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家里就没有读书的氛围,孩子自然也不会喜欢读书。
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放下电子产品,和孩子一起读书。
08 常去书店,开拓眼界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常在书店逛,自然沾书香”。带孩子进书店,让孩子徜佯在书的海洋中,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的气氛。
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
书店里图书齐全,总有一种书是孩子喜欢读的。在这里,不用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翻开来读,这对吸引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非常有帮助。
图书馆也能产生书店的这种效应,培养孩子泡图书馆的习惯。
09 兴趣优先,引导阅读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
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经常给孩子买很多书,但孩子很少看书,原因可能在于没有选对书籍。
父母如果以自己的判断,或者按照别人的经验,以及流行的看法,来为孩子选择书籍,那是非常不可取的,让孩子自己选择,孩子容易产生兴趣。
10 利用厌倦,诱导阅读
让孩子在厌倦的事与读书之间做选择,比如故意将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提前,然后告诉孩子,不想睡觉可以看书。
“看半小时书”还是“马上关灯睡觉”,孩子十有八九是选择看书,这不见得是孩子爱看书,而是他们都讨厌睡觉。
11 户外读书,新鲜体验
读书环境可以挑选,也可以与其它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把读书和有趣的户外活动联系起来。
带着孩子到户外玩耍,在帐篷里读书,在吊床上读书,在小船上读书,一切能给孩子新鲜有趣体验的阅读活动都是孩子想要的,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有利于孩子爱上读书。
12孩子朗读,宠物来听
孩子不大愿意读给父母听,但是孩子肯定愿意读给他们的宠物听。用宠物、孩子心爱的玩具作为替代,让孩子给他们朗读。
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让孩子读给他们的兄弟姐妹听,或者孩子愿意给谁读书,就创造条件让孩子给谁读,无论对象是一只蚂蚁、一只蝴蝶还是任何奇怪的东西。
13 给予纸笔,鼓励乱画
允许孩子乱写乱画,给书上画的女人添上胡子,再加一只眼睛,都是孩子想象力肆无忌惮的表现。
如果要教育孩子爱护书籍,就给孩子一个笔记本,鼓励孩子和故事中的人物交流,比如想送他什么礼物呀,写下来,不会写就画。
14 说来听听,参与讨论
孩子慢慢大了,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时候鼓励孩子读书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可以参与讨论,但是要接受孩子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还是错。
这样孩子逐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或者试着自己编一个故事。
15 见缝插书,触手可及
在孩子玩耍的地方也可以放上书,并且让孩子触手可及。
比如在家中的阳台放个小书架,上面可以摆有名人的自传、科普杂志等。孩子在阳台玩累了之后,可能会顺手拿一本翻,根本不用父母劝导,而且很容易看上瘾。
引导孩子多读经典。尽量给孩子买没有删减、原汁原味的书,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过于浅薄的书对大脑很难起到足够的刺激,所以可以买一些相对来说,有点超前的书给孩子看。
17 阅读方法,因类而异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读书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
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18 偏重享受,不可功利
有的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写好作文,提高成绩,倾向于选择专家指定的书目或者教辅类的书籍,甚至“作文宝典”“作文大全”等等,成了父母和部分孩子的最爱。
这种太过功利化的读书不可取,会败坏孩子的阅读胃口,使孩子忽略了读书本身的意义。
读书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孩子读书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一例外。
19 静等花开,不能急躁
读书并不会在短期内就能看到明显的或者直接的效果,所以父母不能急躁,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就可以迅速提高成绩了,否则就是书白读了,读书没有用。
事实上,孩子大量读书的效果大约在初、高中才能表现出来。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能产生正向反馈。所以让孩子坚持读书,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20 联系实际,读无字书
将孩子的阅读经验融入生活,也要带孩子旅游,见见世面,读读无字书。
看了那么多关于恐龙的书籍,就一定要到博物馆看看恐龙的化石;读过《水浒传》,不妨就带孩子去“水泊梁山”景区看看,让读书与实际相互印证一下。这样更能启发孩子思考,毕竟孩子读书最终是为了把握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