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开始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确定院校,其中困惑最多的就是双非院校到底值不值得考?不考吧,感觉自己的实力还真没准够不上985/211。考吧,又觉得没有名校title加持,毕业后还是会进入新一轮“内卷”。
“双非”的研究生值不值得去读?帮帮觉得还是要从院校和个人两个方面去探讨。
01
院校的因素
院校实力
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没有弱势学科。
比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就算是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没有985、211学校大,但专业和导师实力都很厉害,属于行业翘楚,一点不比名校差。
还有个别院校,之所以没有评上985或者211,并不是实力不强,而是因为同一地区有其他学校评上了,这也与国家和教育部的统筹建设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地域因素
选择研究生院校时,院校所处位置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像北京、深圳、上海等经济发展热门地区,集聚了很多行业里的头部公司,有很多资源和机会,入职后遇到牛人的概率也比较大。处在这些地区,实力也不错的双非院校,往往也是研究生报考和调剂时的“香饽饽”。
比如深圳大学,学校环境、师资水平都不错,而且因为地处深圳,周围全是腾讯、中兴、阿里分部、联想这样的“龙头企业”,就业机会特别多。
还有些院校,虽然在全国的名声不大,但在某个省份内认可度比较高,学校和当地很多企业都有合作。研究生毕业后,在当地容易找工作,薪资也好,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岸成功率
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希望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考取目标院校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让自己踮踮脚或跳起来能够得到目标;如果目标太高,非常努力地跳起来后还够不到,可能就要面临过往付出的一切打了水漂的结局。这种情况下,选择好考一点的双非院校,就要比报考难度较高的985、211院校来的划算。
未来就业选择
不可否认,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表现出对名校学子的明显青睐。华为就历来是顶尖人才收割机,每年收割的名校毕业生高达数千人。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也有很多企业并不是“唯名校论”。有些岗位或体制内单位,只要求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对学校有硬性要求。
抛开名校与双非的牌子,单就研究生学历来讲,在就业时也比普通本科可选择的范围要大,薪资的起点也高,这在一些老牌国企里很明显。
02
自身的因素
个人目标
我们选择考研时,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侧重于就业还是做研究?未来要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文凭、人脉、教育资源还是就业机会和平台?
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也就不一样。
本科院校
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实现自己在学历上的提升。本科院校及专业实力就是我们的起步位置。如果你本科双非,只要报考和调剂院校比本科院校好,那我们其实就没吃亏。
但如果本科就是985、211,你报考时,大概率不会选择不如自己本科的学校,但到调剂这一步时,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降一档也是能接受的,比如985,调剂到好的211,关键看自己能不能过自己这一关。
个人学习基础和能力
任何时候做选择都不能脱离自身实际情况。出于就业压力、自我提升,或者仅仅为证明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名校实在不可取。
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在正确认识自己实力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想,选择院校。先确定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在哪个水平,然后评估通过学习后自己能达到的位置,在这个位置附近选择合适的院校。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
03
过来人怎么说的
@Wang-xueR
你们不觉得现在的学校圈子对双非很不友好吗?明明有些末流211综合实力不如双非,但他就有211头衔,一棍子打死所有双非的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这个社会对双非的偏见,人的偏向心理注定不能做不到一视同仁和公平,我也是双非,我觉得我本校在慢慢变好,可是终究在声誉上拼不过有些211。
@YuriMac白熊良
恰巧我身边很多双非研究生,我来给你安慰安慰。有价值,价值不如985/211,但依然高于本科。研究生拿到的资源也远高于本科生,包括学校和导师资源,举两个例子。我本科(双非)室友本校读研,在北大的工学院联合培养一年,跟着大牛躺发论文,毕业简历也很漂亮,真香。
我另一个室友调剂到北京某普本学校,凭借导师人脉进入一个211起步的企业实习,毕业可直接留下,能解决北京户口,也挺好。
再说一下你的落差问题,我身边有考了近400分录取的,有很多同学来自二本,也有985调剂过来的,并且很多985也会调剂到双非去读书。你换个好学校也可能会上岸,但考研嘛,很多时候考得好不如报的好,要知足常乐。
@木语
个人觉得导师比学校重要,985照样有划水老师,双非也有院士团队,如果是双非又遇到一个水货导师那读下来就比较艰难,只能用毕业证安慰一下自己了。好的课题组文章随便发,后面读博出国申请学校也很看文章的;没有文章的组,都愁着毕业呢,都没空畅想未来。
值不值得读主要取决于自己当下的需求。大家要记住一件事,研究生就是一个门槛,不管什么双非还是985,颓废的度过三年,你得到的只有一张文凭。
以及,别人给的都是参考,成功也是不可复制的,要有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