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置之不理长大就会好吗?

除了繁忙的工作和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你有没有注意过孩子的这些问题:

孩子跟同伴玩耍不敢兴趣,喜欢一个人独处;

别人喊他常常不理睬;

经常自言自语,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不是简单的性格内向,很可能是患了孤独症。很多时候,孤独症的孩子常表现出兴趣范围狭窄,言语交流存在障碍,对于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常常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单调或者某种特殊性状的事物却表现出痴迷。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对孤独症不理解,认为是心理问题,只要进行心理疏导,家庭多给些爱和包容自然而言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案例:

4岁2个月的男孩小华因“言语发育迟缓,不与小朋友玩”就诊。家长介绍,小华说话晚,3岁仍不会说话,只能无意识地喊“爸爸、妈妈”。3岁后言语量逐渐增多,但多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说的内容有时难以听清,对于家人的问话,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想要东西时,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手指。

根据家长的描述,这个时期孩子的孤独症是轻度的,孩子说话太晚不爱沟通,非常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和心理上的指导,更需要慢慢的和其他的同龄小伙伴们多接触,这样的话孤独症的行为才会渐渐有所改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北京六一未来儿童医院精神科专家介绍,孤独症根据症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研究发现,尽管人体大脑的发育异常主要由于生理因素所导致,但是出生后大脑的发育和行为的发展取决于生理过程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参与的不足也将影响脑前额叶的发育,皮层的功能和连接,进而影响社会交流和语言。年龄越小,神经发育的可塑性越强,因此,孤独症患儿的干预应该从婴儿期开始,也就是所谓的早干预,通过婴幼儿阶段的早期系统干预,促进孤独症患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孤独症患儿康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