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霁湖明入梦深,沧波浩荡洗纤尘。众生忧患盈双泪,百代衰微系一身。忍痛失依人自立,离形乘化道弥真。熔金霞色长天隐,万里涵光供月轮。”
这是南怀瑾先生的学生为其作的挽诗,我国的国学大师、诗文学家、佛学家南怀瑾先生去世已快八年了,南怀瑾生前设堂赐教、心容众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人生经验。
南怀瑾的教育观
南怀瑾曾说过,自己童年时在私塾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用了一辈子。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价值观浸润的人,南怀瑾的教育观也与古人的教子观念一脉相承。在当今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仍有不少可取之处。
南怀瑾先生认为,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子女学多么高超的技术,所谓立业先立德,教育子女最基础的应是让其成人。
如《大学》中所倡导的一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做人应从修养心性开始,这是成人的第一步,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如今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便急着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钢琴、象棋、绘画、英文......年幼的孩子尚未对自己有所认知便被迫接受各种训练。
父母们在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时却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教育,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为教育是为了“做人”,而非“生活”。
若父母们为了希望孩子今后成为有地位有学识的人,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无形中也是在灌输功利性观念,让他们觉得今后只要能有出息就够了,所以说,父母不当的做法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南怀瑾先生对于很多中国父母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是过早摧残孩子脑力。
古人认为儿童小学便应学“洒扫应对”,即生活教育不应过晚开始,避免培养高分低能儿。
另外,他提倡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不过分要求,让他自己决定人生走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先引导其成为一个好人,可通过让孩子多做好事开始。
对于子女今后的立业问题,南怀瑾建议父母培养子女学习一门手艺,因古人认为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手艺是为了生活,学识是为了充实,两者无法混为一谈,父母们要懂得教育孩子职业不分贵贱,人贵在自立。
另外,教育谈因材施教,教育子女同样如此。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孩子被无条件溺爱,南怀瑾认为父母若只见到孩子的优点却看看不到缺点,一定会害了孩子。正确的做法应是全方面了解孩子,让其扬长避短,将其天生禀赋发挥至极致。
南怀瑾先生的以上教育观念几乎都适用于当下社会,在西式教育大当其道的今日,这种承古人之风的教育观显得尤为珍贵。
毁掉你事业的是最亲近的人
谈到教育,不得不提南怀瑾的另一说法:恩里就生害,害里就生恩。毁掉你事业的往往是你最亲近的人。
古人有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理论,即任何一事物发展至极端后很可能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一个成功的人应是刚柔并济,中庸之家,换至教育问题上同样如此,若无下限地对子女好,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只会让子女变得弱不禁风,刚踏入社会便被风雨打退,最终难以成大事。
南怀瑾曾说,带兵的人要能恩威并济,恩是柔的,威是刚的,但是这句话也要注意,太公阴符经说“恩以生害”。你对他太好了,好到极点了,也会害了他。
这或许就是古人认为打是亲骂是爱的缘故,因此在必要的时候,父母必须严格教导子女,子女为父母之心头肉,父母才更要认识到责骂纠正的重要性。
谈到这,南怀瑾先生再次对西洋化教育的痛恨,他认为处处将就孩子是在摧毁明日之希望。
的确,如今能有博爱大志的青年并不多见,我们常见到的均是为考试、升职而不惜大费周章的年轻人,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便是,以自我为先,像这样的青年人不能认为其无法成事,但无法成大事,因为他们考虑得最多的是自我,而非社会人民,也就无法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宏伟大业。
南怀瑾先生反对西洋教育或许片面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确存在太过功利,集体主义感缺失的问题,尊重自我与自私,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教育者们都应思考的。
南怀瑾还提到另一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父母们在子女成长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孩子被交由社会机构、保姆或老一辈人照顾。
南怀瑾认为父母之教育为最,孩子今后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家教而非学校,若父母缺位将给孩子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南怀瑾认为把孩子交给保姆来带的方式是第一等家庭在实施末流教育。
父母事业有成,但无法挤出时间陪伴孩子便只能把孩子托保姆照顾,但保姆的文化素质水平未必高于父母,这样对子女有什么好处呢?这不就是在慢慢“毁掉”一个孩子么?实施者正好是至亲的人。
当孩子年纪尚小,未对社会形成完整认知前,父母就应担起教育责任,若草率地将其交给他人,始终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不管是体现于性格亦或是能力上,最终你发觉是自己害了孩子时,才是最痛苦的时刻。
南怀瑾及其子女受到的教育
南怀瑾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教育观是因他本身受到了相似的教育。
南怀瑾来自一个殷实的书香门第,父亲南仰周是浙江温州一绸缎庄老板,南仰周虽是商人,但并不以钱财为重,除开必要家用,南仰周通常会把钱财捐赠出去。南怀瑾自幼目睹父亲的乐善好施,自然也会成为仁慈之人。
南怀瑾为家中独子,但南仰周对儿子并不过分要求,从不要求其日后要富贵,但却要求他必须读书认字,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
南怀瑾年少时迷上练武,南仰周知道后便为其聘请了武师教授南怀瑾武艺。因此,南怀瑾从小便是在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也正是如此才成为了一个心怀天下又自由的人。
对于其子女,南怀瑾同样是这样教育的。
南怀瑾的儿子南一鹏曾回忆自己的父亲,提到自己小时候很害怕父亲回家,因为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要求他背诵唐诗及《古文观止》,若学不好还要受罚。
南怀瑾老年时是儿子南国熙陪伴在其左右,南国熙称南怀瑾对他们兄弟姐妹要求很严格,自己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做人的道理,他日后从商很多东西也是从父亲处学得的。
南怀瑾从小教育子女必须懂礼,古人问候那一套礼仪不能丢,但自步入现代社会后,南怀瑾的子女发现他们如古人一般向他人问好时,很多同龄人根本听不懂。
南怀瑾对此感到很痛心,但他教育子女们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的礼节。
南怀瑾一生致力于发扬传统文化,他的子女们都非常敬重父亲这一点。而且他的子女几乎都是仁慈之人,愿意助人,这都是受南怀瑾的影响。
南怀瑾的子女能成人,与其刚柔并济的教育有关。针对当下,笔者认为当子女出现问题,父母首先要反省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而非只会埋怨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