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这两份《意见》。
10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中教育部重点强调了两件事情:
1. 学校的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2. 2022年,要全面实行美育(美术、体育)中考。
王登峰表示,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何为美育?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
前不久,我们刚刚写过一篇体育分将计入升学,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提前布局体育和艺术类的培训班了,也正因为“美育中考”政策的进一步落地,近日少儿美术类的课外培训班又一次迎来一波报名小高峰。
毕竟早一些布局“美育”,还能抢占中考“优势”。而且别的孩子有的证书,我家孩子也要有,不能比其他孩子落后,否则中考成绩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们总是提倡让孩子发展兴趣,但又常常会出现“不要盲目给孩子报班”的呼声。那给孩子报兴趣班,盲目与否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呢?
1
给孩子报那么多兴趣班
是为了考级拿证?
知乎上有位博主问:给孩子报那么多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有用吗?
这位博主说她作为一名未结婚的95后,有时候听到孩子家长之间给孩子报班的对话,就觉得压力山大。
而这些家长更多的却是听说别人家报了,我们也报了,而不是孩子想学,很感兴趣,所以我们报了。
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是带着自己的焦虑和期待,目光专注在考级拿证上,总觉得别的孩子报了班,我们也要报,别的孩子学了一门技能,我们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多门技能,抢占“升学优势”,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升学能更顺利,进入更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最后考入重本,仿佛这样,孩子就能够走向人生巅峰,能够更加快乐地享受生活。
但是真实情况是:一张考级证书满足的是家长的虚荣心,抚平的是家长的焦虑感,却消磨了孩子真正的热爱。
有位读者之前分享过她的故事。
她从小就喜欢跳舞,而且妈妈是舞蹈老师,从小就教她跳舞,她也很喜欢学,但她到了五六岁,她的妈妈就拼命地让她考级,练习那几个考级时的固定动作,十分枯燥,渐渐地,她就开始厌倦跳舞了。
后来,她的妈妈竟然拿着小木棍逼着她练习,因为妈妈认为学习舞蹈就要考级,拿到证书才能证明有真本事,以后升学都是加分的砝码,却完全忽视了她的感受。
她反抗不了强势的妈妈,只能拼命地练习,她想着等自己考完了10级就再也不用练习舞蹈了。她考过10级之后,妈妈向她表示祝贺,她却说了一句,“我终于不用在你的逼迫下练习跳舞了,这辈子我都不会再跳了。”
对于她来说,舞蹈已经是一场噩梦,每次跳舞带来的不是内心的愉悦,而是妈妈的小木棍,舞蹈在她眼里已经成了一种折磨人的魔咒。
2
兴趣班是为了让孩子
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
今年开学时,马云在由阿里巴巴投资创建的云谷学校进行了一场开学演讲,演讲中提到:
我们不应该,也不会在中考前一天停掉音乐、美术、体育课,高考前这些都不能停。
我鼓励在云谷的重点必修课目是体育、音乐、绘画。
我们需要身体健康。就是要有运动,要有体育、要有团队感。
马云也鼓励给孩子尝试各种兴趣班,但重点在于“试”,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在尝试中寻找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毕竟很多东西,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是否有潜力。
之前,一张森碟运动动图上了热搜,作为奥运冠军的后代,运动基因特别强大,不仅如此,森碟也培养了许多其他的爱好,并且做的有模有样,俨然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运动方面是森碟的强项,网球、篮球、足球都可以熟练自如。
滑板、溜冰也不在话下。
钢琴、小提琴、竖笛、古筝样样在行!
日常也会唱歌、画画、写毛笔字。
和小亮仔学习料理、学茶艺,织围巾。
现在来看,森碟所学的东西并不少,但与有些孩子被父母逼着学习不同,那些都是她自己的兴趣。
叶一茜曾说,“我觉得别太给孩子一些框框架架,那样她很容易失去童真。其实,我跟田亮的想法一样,就是她(森碟)喜欢的就让她做,不喜欢的就不强迫。”
还有就是现在作为顶流的王一博,支撑他一路走到今天的,是真正的兴趣和父母无条件的支持。
他在采访中说道,曾经接触、尝试过很多兴趣,但最终选择了自己最热爱的街舞。
他说自己有心肌炎,但因为“热爱”跳舞,只要有机会就会奋不顾身地去练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或者信仰的东西,不管做什么,都是做自己,永远在跟自己较劲,跟自己拼搏,让自己更加进步”。
在每个人喜欢做的事情上,热爱就是动力,才能够一直保持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家长报兴趣班,是要从孩子兴趣出发,为孩子创造体验,而不是家长觉得“学这个蛮好”。
哪怕我们一个兴趣班都不报,但如果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而不打扰,这个本身就是在滋养“热爱”。
王一博从众多的兴趣中,找到了自己真的热爱的街舞,也在对街舞的追求中,有了努力、奋斗、坚持、敢于失败的精神。
王一博在采访里也说到,“努力肯定是共通的,努力背后那种想成功的心态也是共通的,想要不断尝试失败”。
先去允许孩子体验热爱,在做热爱的事情的过程中去体验努力、成功、挑战失败。
这些品质需要先有,才能迁移到之后漫长人生中的“不那么热爱”的事情上。
这股劲是“可迁移”的,但前提是我们先允许孩子去体验自己的热爱。
王一博好几次采访都会感谢家人可以无条件支持他做喜欢的事情,而这份无条件的支持背后,也包含了无条件支持他的放弃。
3
教育是因材施教
而不是“改造”
对于教育,我们一直倡导要因材施教。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父母要开发孩子的这种差异性,并且成为孩子的长处,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但是偏偏有些父母,喜欢改造孩子,孩子喜欢叽叽喳喳讲话,太闹腾,那就送他去学围棋,培养定力,让他坐得住。孩子沉默寡言,喜欢独处,那就送他去学习舞台主持,免得将来见人害羞腼腆……无时无刻都想把孩子改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难道不应该反着来?让喜欢讲话的孩子去学主持,让喜欢安静的学围棋吗?
家长只看自己的需求,忽视孩子特点,不但没能发展出孩子的特长,反而扭曲了孩子的心性,让他们无法快乐做自己。
社会给家长的压力,让家长竭尽心力想要让孩子未来的人生走的顺畅一点,但就像黄磊说的,孩子和家长是彼此独立的一个个体,应该彼此尊重,而不是控制。
尼采说过:
只有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人,才能承受所有“如何”生存的问题。
马云也在演讲中说到:
希望让孩子找到自己一生的热爱,这样就给了他最大的幸福感,有兴趣、有热爱、有好奇心,他就会到处去学,不用你比。
让孩子有体育的素质、音乐的素养、绘画的乐趣、创造力的想象,这是补习班给孩子增加乐趣的关键。
家长在社会的焦虑下,总是想让孩子尽可能多学一些东西,不要落后别人太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盼望他们成功,成功以后的人生会过得幸福很多。
但成功不意味着幸福。幸福不是我们拥有了什么,而是我们拥有了对生活的态度。
幸福不是人生中没有问题,而是我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哪个孩子是靠保护成长起来的?哪个人一辈子是靠父母保护的?是他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马云演讲
知乎上有位妈妈说:
我给孩子报的课外班,不是想让他马上功成名就,不是想让他考级比赛拿奖,用出类拔萃的成绩来回报我付出的时间和金钱。
我只是希望他能接触更多的可能性,希望他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想起曾经风雨无阻上课外班的经历,想起他通过努力和坚持学会某项技能的经历,让他能努力坚持不轻易放弃。
教育部实行新规定,新政策,并且已经在常州开始进行试点测评工作。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孩子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体育测评,是为了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只有健康的身体,未来的一切才更有意义。
美育测评,是为了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发现身边的美,并学会坚持、努力,更加快乐地做自己。
家长们要顺应孩子的特点,找到孩子真正热爱的事情,帮助孩子获得更大的成长,而不是仅仅为了抚平焦虑,应对升学,这样的孩子不会幸福,教育也可以说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