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飞飞现在4岁了,去年6月份被诊断为自闭症。
飞飞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得比较晚,当时我们一直以为是“男孩比较慢”,没有太在意。孩子1岁的时候,我们送他去早教机构,那会儿他在班上的表现是最差的。其他孩子都会叫爸爸,他不会;其他孩子都能跟着老师做游戏,他乱跑。
到快2岁时,他总算可以叫爸爸了——但这时候其他孩子已经在唱歌了。
我们确实意识到得比较晚。幸运的是,现在找到了愿意接纳飞飞的幼儿园。
一开始,飞飞在幼儿园特别不配合。他经常乱跑,不听指挥,老师也反映他跟不上。我们一方面保持和幼儿园的沟通,一方面积极在家对飞飞进行干预训练。
慢慢地,孩子情绪平稳了、可以自己做早操了、可以听老师的话了、可以跟上老师做的游戏了.....
平时一直是我去接飞飞放学,前段时间,孩子奶奶去接他,飞飞对奶奶说:
“我想爸爸了。”
奶奶告诉我这件事时,我真是太感动了!内心抑制不住地开心与激动。
找一家合适的幼儿园
我们如何为孩子找到一家合适的幼儿园?
本来我们听说本地有一家幼儿园对特殊孩子的接纳度很高,但是那家太难进了。后来我们找到了现在这家幼儿园,和园长老师坦诚地沟通了飞飞的情况,他们都表示很理解,愿意接收。
找幼儿园,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先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想一下自闭症孩子入学这件事。
1.幼儿园对自闭症有一定认知
随着自闭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实现在很多幼儿园院长及老师们已经能够了解到相关知识,甚至能看出有一些孩子可能存在着这方面的倾向。
2.幼儿园通常是富有爱心的
幼儿园通常是有爱心的,愿意接纳每一个孩子。幼儿园主要考虑的是:
安全性问题。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孩子是否严重扰乱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孩子是否给老师带来额外过多的负担。如果以上情况没有,幼儿园一般愿意接纳孩子。
对幼儿园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我们家长也需要做好功课。
1.了解幼儿园园长的理念
有的幼儿园有比较高的接纳程度。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在干预机构上课时向其他家长了解,因为机构中有的孩子上午在幼儿园,下午在机构,他们可以反馈回来,哪些幼儿园接纳度比较高。
2.如果了解不到接纳度高的幼儿园,尝试暂时不说明情况
家长可以先告诉幼儿园,孩子平时比较调皮,顽劣,不太听话,不易服从管教等,希望老师能给他更多的时间,让他慢慢的进步。
一方面,降低老师对于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努力帮助孩子,使其达到老师已经降低的标准。
让孩子跟上幼儿园的节奏
为了让飞飞跟上幼儿园的节奏,我们做了这些事:
飞飞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哭闹,在幼儿园里爱乱跑,有些事情他跟不上,比如做早操、自己吃饭等等。为了让飞飞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
1.多种途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1)加强与老师、幼儿园门卫、校医、校长的沟通;
(2)在幼儿园外观察孩子户外活动时的表现;
(3)成为幼儿园的义工、家委会的成员,了解孩子的表现,了解幼儿园的育儿工作。
2.在家给孩子“补课”
(1)与孩子建立足够的“依恋感”
民间有个说法:“这个孩子谁也管不了,除了他的外婆”。当孩子与父母有了足够的依恋,孩子便更容易接受父母说的话,从而更易于我们帮孩子理解、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给孩子一个“安心”的东西
飞飞非常喜欢巧虎系列的动画片,痴迷巧虎的妹妹小花。我们让飞飞带着小花妹妹去幼儿园,他的情绪就会比较稳定。大概过了一个多星期,他能够明白上幼儿园这件事情,也就渐渐不用带小花妹妹了。
因此,必要时,征得老师同意,给孩子一个依恋物,让他带到幼儿园。如果孩子情况稳定,后期就可以不带了。
(3)和老师一起教孩子
幼儿园里教什么、玩什么,家长需要知道。在孩子回家后,如果孩子跟不上,就需要补课。例如,一起做早操、一起做手工等。
我会用很多“视觉提示”来帮助飞飞建立规范。
比如在家练习做早操,就在地上画一个圈,告诉他在圈内做早操,做完了才能出去;等电梯的时候,告诉他要站在瓷砖某条线上,电梯来了再进去;吃饭的时候,用一个定时器放在旁边,告诉他要在10分钟内吃完。
去年7月底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给我发来视频,飞飞第一次能在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做早操了!
家庭干预不只是妈妈的事,爸爸们也要冲!
我的职业是老师,平时陪孩子比较多,放学一般是我去接他;寒暑假的时候,有更多时间一对一干预。我觉得爸爸在家庭干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足够体力
例如,我们通常需要蹲下和孩子说话,目光平行;抱着孩子走,一边走,一边指着东西教他;带孩子进行一些运动如爬山、旅游、徒步等等。爸爸通常有更足够的体力。
2.擅长运动
爸爸通常会更加擅长运动,使用运动作为干预的形式时,爸爸更有优势。例如:和孩子打篮球,游泳,打乒乓球等。
3.理工类知识丰富
孩子的爸爸可能对一些理工类知识比较擅长。在孩子慢慢长大,开始学习的过程中,爸爸可以给他讲解。
不断充电学习,开发更多有趣的互动。
干预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我们家长也可以开发各种和孩子互动的游戏或形式。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些我们用过的,觉得不错的书籍或游戏。
1.有用的书籍
《重建依恋》、《亲密不再遥不可及》、《爸妈治好了我的自闭症》、《关键反应训练》、《地板时光》、《儿童心理学》、《与你同行》、《蜗牛带我去散步》、《特殊需要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指南》、《躲在迪士尼的童年》
2.印象比较深的好游戏
(1)给孩子玩的玩具车,可以在商场、广场上开着跑的。一开始可以爸爸开,孩子在旁边看;过渡到孩子开,爸爸坐旁边。爸爸在旁边教,一起共同开车,是很好的培养共同关注的方法。
(2)发展一项运动。运动本身锻炼了孩子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也能培养了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关注。有专门教幼儿打篮球的篮球馆,两个教练教3、4个孩子,一起游戏互动。
3.其它活动
(1)带孩子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例如,孩子对地铁感兴趣:给孩子买地铁的绘本,讲地铁的故事,玩地铁的玩具、游戏,坐不同的地铁(包括有轨电车)、带孩子去地铁博物馆实际参观。
(2)不同的公共场合体验
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孩子到家长去办事的各种场合,例如银行、服务中心等。家长出去做事的时候,只要可能都把孩子带上。让孩子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
(3)一起坐公交
如果可能的话,多带孩子乘坐公共交通,给孩子不断的旁白讲解。
写在最后:
我是孩子的爸爸,也是一名普通老师。
我认为,因为孩子的特殊原因,或暂时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爱、帮助,或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帮助他达到这个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个体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帮助他成为他最想成为的自己。
飞飞在进步,我们也会继续前行,我们要在长跑中获胜,而不是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