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全力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把党的理论转化为推进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举措和强大动能。深入贯彻落实美丽“滨城”建设攻坚行动,实施创新立区战略,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积极推动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发展。上半年,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75家,新增13家“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48.74亿元。天鹅到家、海光科技、高济医疗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达到8家。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科技企业达到29家。
加强科技创新系统谋划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
区科技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系统谋划,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积极完成《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编制《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工作计划并印发,按计划实施。对标先进地区,研究编制《滨海新区推进创新立区、打造自主创新升级版若干政策措施》。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上,制定《滨海新区关于进一步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
重大科技任务
引领“四谷”跨越发展
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全力保障1903项目按照计划实施,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PKS体系自主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生物智造谷方面,编制《中国(天津)生物制造谷发展规划》,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持续吸纳龙头企业。细胞谷方面,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挂牌,细胞产业转化基地落地渤龙产业园。信创谷方面,推动天津信创产业(人才)联盟成员由30家扩大到64家。北方声谷方面,举行科大讯飞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成立仪式。
合作共建院所建设发展“脚步快”
上半年新增天津市先进计算芯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操作系统企业重点实验室等13家“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涉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今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的无人机三维导航系统、微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等5个研发项目完成结项验收。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中,电子检测、光电中试平台服务已上线天津市创新券系统。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在加强在研项目管理。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做好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能服务、智能教育4个项目结项验收准备。
全面推动与高校深化战略合作
据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滨海新区大力推动市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制定了《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举行大学科技园签约活动,借助区位和产业优势,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与南开大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签署《框架协议》和《校区协议》,并联合南开大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同时,新区持续推进与天津大学合作,牵头组织完成第五次、第六次双方深化合作领导小组调度会,推动医学院建设、直属医院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化工新材料合作和校友之家等工作。新区还在积极探索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
双创载体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制定区级双创载体培育工作方案,组织各开发区、各街镇填报本年度拟培育国家级、市级双创载体信息,做大做实“底盘”增量。
据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1-6月份,区科技局组织动员新区125家双创载体完成火炬统计年报工作,更新了双创载体台账信息;完成街镇本级孵化器市级绩效评估奖励资金拨付,组织双创载体参加线上融资对接会、绩效评估专题培训会;实地走访24家双创载体,组织完成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初评,统筹协调各开发区开展天津市众创空间绩效评估工作。
技术合同认定工作
取得显著效果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新增市级技术转移机构5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48.74亿元,成绩领跑全市。
为了有效推动技术合同认定工作,区科技局实地走访电建市政集团、中交一工局、天津港集团、中石化四建等60余家单位,开展上门服务,登记多个大额技术合同。同时,区科技局联合道本科技公司和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共同开发的滨海新区智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线上平台,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运行,增设6个线上登记窗口,与原有线下6个登记点形成互补。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